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之美"融入大师名画 吴冠中画作实景在月湖一带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1-04-17 09:13:52

吴冠中名作《双燕》

 

袁宅现为宁波茶文化博物院,外围的廊榭是后来改造时增建的。

杨宅如今已成为一家鲍翅馆。记者 刘波 摄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撰文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宁波火车站附近速写民居,后画出名作《双燕》

  ■宁波文保专家分析,《双燕》的实景在月湖一带,不过具体地点仍有争议,有人说是杨宅,有人说是袁宅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一双春燕飞近江南的粉墙黛瓦,齐高的山墙,弧形的乌檐,绽出新绿的老树……这一切都静静地融在屋前的水镜里。这是一幅水墨画,画名叫《双燕》,出自著名画家吴冠中之手。其实,这也是实景,它就在宁波!为此,商报发起互动随手拍,请您继续发现“宁波之美”。

  吴冠中上火车前速写民居

  最近,家住月湖附近的市民袁先生,上网时偶然看到了吴冠中的名画《双燕》。

  “真是似曾相识啊。”袁先生对记者说,一直觉得在哪里见过这样的风景,而且就在身边。资料检索的结果,让他心底一喜:这幅画的原型就在宁波。

  吴冠中生前曾在上海《文汇报》上撰文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任教中央工艺美院期间,带领学生写生实习,“我们离开舟山回宁波,到宁波火车站,离开车尚有富裕时间,我们便到附近观察,我被几家民居吸引,激动了,匆匆画速写,(研究生)钟蜀珩看看将近开车时间,催我急急奔回车站,路人见我们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在猛追,以为出了什么事故,我们踏进车厢,车也就慢慢起动了。这民居,就是《双燕》的母体。”

  吴冠中还仔细地谈起过画作背后的意蕴:“《双燕》着力于平面分割,几何形组合,横向的长线及白块与纵向的短黑块之间形成强对照。蒙德里安(Mondrien)画面的几何组合追求简约、单纯之美,但其情意之透露过于含糊,甚至等于零。《双燕》明确地表达了东方情思,即使双燕飞去,乡情依然。横与直、黑与白的对比美在《双燕》中获得成功后,便成为长留我心头的艺术眼目。”

  吴冠中毫不讳言对这幅作品的钟爱:“在众多江南题材的作品中,甚至在我的全部作品中,我认为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是《双燕》。”

  《双燕》到底画的是哪里?

  吴冠中上火车之前,在哪里最有可能寻得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湖泊池塘的水乡景致呢?宁波文保专家杨古城说,《双燕》的母体当在月湖一带。

  画的是杨宅西墙?

  那么,当初到底是哪家宅院吸引了吴冠中呢?市民袁先生觉得,《双燕》与杨宅的西墙颇为相像。

  杨宅,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数学家杨菊庭的故居,坐落在月岛上。杨宅建有台门、门厅、正楼、倒坐。其正楼坐西朝东,重檐楼房,西阔五间二弄。杨宅如今已被辟为月湖精舍鲍翅馆。

  昨天,记者前往杨宅探访,发现门和墙外的河埠头、树及其相对位置,大致可与吴冠中的画作相对应,而且大树主干的分叉,也与画中树很接近,只是比画中更为茂盛。

  如今杨宅外墙为青墙,与画中粉墙不相契合。杨古城认为,宁波民居多为青砖墙,粉墙画面很有可能是吴冠中进行了艺术加工。

  袁先生平时爱好摄影,他告诉记者,他还记得在原先连通月湖与南塘河之河道(现为望湖市场位置)被填没之前,河岸也有如画一般的临水人家景象,且其宅为白墙。因为专门拍过照,所以印象深刻。“一直觉得那里非常能体现江南水乡的美感,但拍摄之后总觉得离自己的感觉还差一点。这幅画全尽了这种美。只是如今故宅不存,很难去确证了。”

  画的是花屿袁宅?

  “这画啊,画的就是我家以前对岸的宅子,每天抬头看到啊!”在记者寻访过程中,曾住共青路85号墙门的干女士,对记者提供了另外一个答案。

  记者来到共青路发现,干女士所说的宅院,正是月湖花屿上的袁宅。此宅原主人袁仰周官至道台,其“静远仙馆”所藏书画数百种。袁氏系宋淳熙四先生之一袁燮之后裔,乃名门之后。清代十大文学家姚燮也曾长期寓居于此,并名其居处为“枕湖草堂”,与甬上文人结社吟诗。

  65岁的干女士仍记得小时候在袁宅一带戏耍的情形:“以前我在柳汀小学读书,放学了就和同学到那里玩游戏,那里院子深,玩捉迷藏特别有意思。星期六还组织学习小组在那里读书,大人们在河埠头边洗衣服边聊天。”

  袁先生把吴冠中的画作和杨宅的照片发上网后,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市民周锐家住三市,经常去月湖闲走,对宁波古城文化同样非常醉心。

  周锐对记者表示,他也倾向于认为是花屿袁宅。尽管他觉得,袁宅连绵峻起的马头墙似乎在画中表现得略少些,但毕竟共青路是去宁波火车站经常走的路,从共青路很容易望见对岸的袁宅高墙,离火车站也不算远,而月岛杨宅的位置则偏了一些。

  “袁宅西墙原是直接临湖的。”周锐说,现在我们看到的外围的廊榭,其实是后来月湖改造时增建的,所以吴冠中当年从共青路望过去,由于没有廊榭的遮挡,就会看到画中这般高墙映水的画面。

  如今,袁宅已被辟为宁波茶文化博物院。干女士说:“此处原来俗称‘杨柳树下’,因为那里本来有两三株杨柳树,和画里很像,只是现在改造后这两三株杨柳就没有了。”

  一幅画勾起江南水城记忆

  吴冠中当年在回忆文章中阐发了《双燕》的画意后,还留下了这样的话:“我怀念这予我灵感的母体,有心人如能找到这母体,拍下照片,与画对照分析,许多道理就不必赘述了。”

  几十年后,本报摄影记者来到画家到过的月湖边,寻觅曾经让画家激动的故宅景致。近三十年过去了,原先的深巷旧宅也有了新的变化。

  《双燕》所展示的美术技法,或许已不必再赘述了。然而,这幅画勾起了不少市民对江南古城的记忆。“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杨古城说,“像吴冠中画的景致,在宁波,原先是习以为常,不足为奇的。只是随着城市的变迁,不常见了。”

  周锐也撰写博客说,这落于宁波月湖人家的“双飞燕”,以中国水墨的从容淡雅、意境恬远,为我们展现了宁波不太被人注意的江南水城的品性。感谢吴老,以这对翩飞的双燕唤回了一座江南水城的往昔记忆。

  东南商报记者 张昊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