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建设智慧城市将重点培育六大智慧产业基地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4-19 11:01:36

  信息基础设施:“随时随地随需”

  无论是智慧应用体系构建,还是智慧产业基地建设,离开了信息基础设施,都是空中楼阁。

  宁波建设智慧城市,基础是一个“随时随地随需”的信息高速公路网络。根据规划,5年后,宁波无线城市和网络融合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在2000G以上,互联网宽带接入率在96%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在98%以上,全市有线广电网络基本完成双向数字化改造。

  具体来说,一是着力构建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物联网试点推广,加快推进光纤到户、下一代互联网等建设,开展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试点。推进城镇地区光纤到楼入户,加快光纤网络向乡镇和行政村延伸。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和两岸优势应用项目在宁波的落地。

  二是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加大数字电视网络整合力度,实现整体转换和网络升级,积极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发展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视频等融合业务。先行推进杭州湾新区“三网融合”基础设施试点建设,积极探索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运营模式、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

  三是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推进教育科研、社会保障、社会求助、食品药品等专业数据库建设。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

  四是加强信息安全基础建设。强化互联网安全管理,建立网上身份认证(实名)制,强化互联网运营商和联网单位的信息安全的管理职责。

  五是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感知化建设。推进电力、煤气、自来水厂、隧道、轨道、污染治理、防灾设施等感知化建设。

  居民信息应用能力:改善宜居生活

  创建智慧城市,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市管理智能高效,落脚点是更好地服务民生。因此,大力推进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成为智慧城市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

  推进智慧城市知识普及化。深入开展智慧城市科普工作,提升居民的信息化素养、知识学习能力和信息消费水平。制定系统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措施,抓好各级领导、机关干部和企业家的培训。推广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依托高等院校、中小学、科技馆、图书馆等公益性设施,开展居民信息技能教育和培训。

  推进信息服务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信息应用能力的差距。建设覆盖全市的信息亭服务网点,为市民提供衣、食、住、行、购、娱等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信息服务。加快推进市民卡工程,按照“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的要求,整合便民服务资源,实现一卡多用。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围绕信息化服务“三农”工作主线,以信息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目标,以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为载体,整合各类涉农资源,为农村居民提供信息查询、远程教育、文化娱乐、村务管理、电子政务和网上交易等服务,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推进公共场所信息网络环境建设。加大信息网络建设投入,推动机场、车站、码头、公园、商场、图书馆、展览馆、餐饮店、宾馆、旅游景点、休闲健身中心等公共场所的信息网络环境建设,为公众提供更多更便利的信息获取渠道。

  发展环境:人才与城市共成长

  “十二五”期间,宁波将引进创建智慧城市的各类拔尖人才100人、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2500人、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0人以上,柔性引进外国专家(海外工程师)2000人以上。培养智慧城市建设高层次领导人才、高层次复合型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4000名;培养企业家人才200名、信息产业和重点企业紧缺人才5000名、现代服务业和国际化涉外人才2000名以上。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