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记者与海监执法人员登上宁海马岛后在岛上“黄金沙滩”上考察。
登上石浦牛栏基岛
4月12日国家海洋局向社会公布首批可供开发利用的176个无人海岛名单中,浙江有31个无人岛位列其中。它们分布在宁波、温州、舟山和台州四市,主导功能包括旅游娱乐、工业、仓储、渔业、公共服务和交通运输六类。这些海岛平均面积约0.1415平方公里,面积最大的为0.8304平方公里,最小的小于500平方米。
而在浙江的31个无人海岛中,宁波有3个无人岛榜上有名,分别是宁海的马岛,象山的大羊屿和牛栏基岛。昨天,本报记者奔赴宁海、象山,乘坐渔船踏上了3个无人海岛。希望通过实地探访撩开无人海岛的神秘面纱。
象山港内的马岛,20多分钟就到了
昨天上午10点半,在宁海强蛟峡山码头,晚报记者一行四人乘上了宁波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提前租赁好的一艘小渔船。“不好意思,原来准备的是一艘支队自己的橡皮艇,但是由于马岛上面没有专用码头,橡皮艇强行靠岸很容易损坏。”陪同采访的宁波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海监科科长王占文略带歉意地说。
早在从宁波出发之前,我们了解到,马岛离陆地很近,交通方便。果然如此,尽管我们租赁的渔船速度并不快,但是由于马岛就在象山港内,一直处于风平浪静的状态,因此大概才20分钟我们就来到马岛旁边。
正如王占文所说的一样,马岛一时找不到可以登陆的地方,于是我们的渔船开始围着马岛转圈。大概再开了2—3分钟左右,渔船开到了马岛的东南方向,眼前出现长100米、宽20来米的一小片沙滩,沙滩后面还有几幢破破烂烂的房子。
“总算找到登陆的地方了。”王占文开心地笑了起来,“今后谁来开发这个无人海岛,就可以在这里建造码头了。”
渔船船头靠在沙滩左边的礁石上,我们依次跳上了马岛。
在跳下船首先落脚的礁石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上面有游客烧烤留下的痕迹。“看来这个海岛还是经常有人来。”王占文说。
大家继续往里走,走过一片小小的油菜花地,就是一幢4间的平房,从破旧不堪的门窗里看进去,里面摆满了用于养殖水产的竹排,一股股的鱼腥味让人感觉到这是水产养殖户刚刚堆放在这里的。
在平房的前面30多米处和左边也是几间甚至连屋顶都没有的破房子,平房后面则是一个大大的池子。“这池子可能是专门用来蓄水的。”王占文称。
在平房后面,我们突然看到一条明显是人工用水泥黄沙做成的台阶。不过,再走上去想看个究竟很困难——由于植被实在太茂密了,并且没有道路,我们只好作罢。
大羊屿被绿色覆盖
走完了马岛,我们按计划向象山的大羊屿出发。沿象山县天安路驶离市区,往松兰山景区方向开,大羊屿就在著名的松兰山海滨旅游景区不远处。不知何时,大片的滩涂已出现在道路右侧,再远处是大海,一个个在海风吹拂下转动的风能兼太阳能路灯一路随行。一个名为“大目湾生态新城”的广告牌高高竖起。美丽的小岛就安静地矗立在我们的眼前,它就是渔民方言里的大目岛——大羊屿。
大羊屿不大,面积0.2528平方公里,由两个小峰组成。每个小峰顶上各立着一座小亭子。听渔民说,前几年曾有人在岛上建过几幢别墅,一直没人住。不远处,还有一个更小的小洋屿隔水相望。
大羊屿并非孤岛,离岸不远,最近处只有200米远。爬上边上的台风纪念碑,在树丛中能清晰地俯瞰雨后大羊屿的全貌,整体被绿色覆盖,上面的两座红色小亭格外显眼,山顶处是大片大片的白色小花,很是美丽。
牛栏基岛上的藤壶令人印象深刻
下午3点,我们在象山石浦的一个公共码头乘上了一艘专门用于登礁渔船,向本次探访的第三站也是最后一站——牛栏基岛出发。
这次我们探访队伍明显壮大了,包括钱江电视台、象山电视台等3家媒体都闻讯赶来加盟。
渔船开出铜瓦门大桥后,我们明显感到了风浪的威力,尽管渔船摇晃得并不算太厉害,但是飞溅起来的浪花还是不时冲上甲板,海风吹在身上也感到了丝丝凉意。而这与我们在探访马岛时候的风和日丽形成了明显对比。
大概开了30分钟时间,我们看到了牛栏基岛。和前面两个无人海岛差不多,牛栏基岛从远处看上面植被也是郁郁葱葱一片,而且看得出来这些植被都有被人为处理过的痕迹,一排排显得非常整齐。
“象山对海岛的保护工作一直都做得很好,其他岛也是如此。”指着岛上的植被,象山县风景旅游局市场开发科科长洪佩平显得非常自豪。
登上牛栏基岛,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密密麻麻灰白色、有石灰质外壳的小动物,形状有点像马的牙齿。当地人说这就是藤壶,在象山当地一些大排档都能看到,吃起来味道非常鲜美。
除了俯拾皆是的藤壶外,我们还看到了一些芝麻螺和被海水冲上来的海苔,象山一位电视台的同行还专门捡了一小袋芝麻螺,似乎准备拿回家烧着吃。
在牛栏基岛和左边另外一座岛中间,我们还很诧异看到一座坍塌的大坝。洪佩平说,那是以前渔民曾经在两座岛之间围了一两块地方用于水产养殖,但是现在已经荒废掉了。
在我们登陆的礁石和牛栏基岛之间有一道非常宽的沟。而这,也使得我们上牛栏基岛成了泡影。
记者 黄剑跃 陈旭钦 龚国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