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的左耳开始只是感到堵塞,嗡嗡作响,现在一点也听不出了……”近日,38岁的钟女士出差回来,突然出现耳朵听不见、头晕恶心等症状。经检查,她的外耳、鼓膜功能均正常,医生诊断她患上了突发性耳聋。
像钟女士一样,最近一段时间,在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就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已不下十人。据医生介绍,最近由于气温变化快,很多抵抗力弱的人稍不注意,加上劳累,就容易诱发突发性耳聋。
突聋日趋年轻化
“突发性耳聋亦称突聋,指原因不明感音神经性耳聋,其听力可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突然减退或丧失,常伴有耳鸣或眩晕发作。”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病区主任诸琦介绍,我市每年这种病发病人数在四五百人左右,过去属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现在35岁至50岁的病人约占60%以上。”
据了解,这些耳聋病人发病前多无先兆,不少是发生在睡眠当中,于起床时自感耳鸣、耳聋。也有一些病人有较明显的劳累、情绪过于激动、精神紧张及感冒病史。耳聋多为单侧耳发病,并于1小时或1周内迅速加重。70%以上的病人同时伴有耳鸣,少数病人则有不同程度的眩晕、恶心、呕吐,以及在脸部周围有沉重感、麻木感。
目前,医生对突聋的诊断,先是用耳镜检查,查外耳道有无异物。如果鼓膜清晰,标志正常,再要做纯音测听,听力损害重的,听力曲线呈高频陡降型甚至全聋的感音神经性聋曲线。此外,还要做大脑磁共振检查,排除颅脑神经病变。
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一旦发生突聋,应尽早治疗,早期治愈率可达80%以上。”诸主任说,治疗效果的好坏,与治疗时间、受损程度密切相关。一周内治疗效果最好,超过两个月治愈率大幅降低,听力恢复的可能性小。因此,病人出现耳鸣、耳痛、不明原因的眩晕、听力下降时,应尽早到医院治疗。耳聋严重且伴有眩晕者,则需尽早住院治疗。
由于突发性耳聋的患病机制很复杂,受冷、受热、疲劳、情绪激动、过敏及内分泌失调均可导致内耳循环发生障碍,使内耳供血不足而发生听力下降。此外,动脉硬化、血栓形成以及流感、腮腺炎、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也会形成内耳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病。
目前,治疗方法上大多采用药物扩张血管、营养神经,并辅之以高压氧等综合治疗的方法,以此来改善大脑及耳内血管的血流量,促进耳蜗螺旋器功能的恢复。一般一个疗程至少需要半个月以上。
预防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
诸主任说,一般经过积极治疗,病人一周内眩晕即可逐渐消失。随后,听力逐渐恢复。而耳鸣的减弱或消失,则需要较长时间。治疗期间,病人还应在家安心静养,尤应避免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做到起居有时,饮食定量,情绪稳定,忌暴怒狂喜,保持人体内神经体液调节平衡,确保耳部血循环正常。
那么,如何预防突聋呢?诸主任认为要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首先,饮食要清淡,减少盐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有利于机体代谢功能的修复,还可适当增添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其次,要预防感冒。有一部分病人突发性耳聋与感冒有间接关系。此外,要积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忌劳累、紧张、吸烟、喝酒、饮咖啡,如吸烟可导致血管痉挛,影响内耳血液供应而出现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