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相关部门尽快建立种植风险预警机制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4-29 08:58:38

  “咦,莴笋1元一根,前阵子至少要花二三元;嘿,包心菜已跌到几毛钱一斤了……”这几天,甬城的“马大嫂”们感觉拎在手上的菜篮子轻松了许多,一直高高在上的菜价,仿佛一夜之间止涨了,部分品种还出现了大幅下跌。

  一些熟知买菜经的“马大嫂”清楚,这些蔬菜经过多个流通环节层层加价之后,如此便宜,菜农肯定血本无归了。她们为此开始担心,菜贱伤农,而菜农失去了种菜信心后,新一轮高价蔬菜离我们还会远吗?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与江北、慈溪等地大片青菜、包心菜未收割直接犁掉的惨状相比,这次蔬菜价格的大幅波动,对象山菜农的影响似乎不大。一位种菜大户庆幸地说,当地种植的蔬菜主要是花椰菜和包心菜,其中包心菜在价格下降前就开始出售,产销比较平衡,到现在已卖光了,而花椰菜现在不是生产季节,因此根本没受影响。“如果迟卖几天,就亏大了。”

  我们发现,虽然目前蔬菜价格跌势明显,但许多菜农及菜贩对今年菜价为何如此之低没有科学的评估和判断,有的人认为是因为种植面积增加,有的人认为结构不合理,还有的人认为日本核泄漏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但许多菜农表示,去年过高的菜价是导致今年价格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菜价波动仍没走出怪圈。

  “如今种菜犹如赌博,一旦种上某个品种蔬菜,不能反悔,亏或赚,只能承受。”慈溪的一位菜农坦言,菜农种啥菜,一般是根据上年蔬菜赚钱情况而决定的,一旦争相种植,就会造成这一蔬菜在局部市场供大于求。

  对此,一些专家认为,蔬菜价格大幅波动的原因有多种,但供求关系无疑是决定涨跌的关键环节。目前,解决蔬菜狂跌和滞销问题,既需要影响大、见效快的短期措施,更需要有长远的政策和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走出菜价变动周期。否则,就难免“菜贵伤民”或“菜贱伤农”不断重复出现。

  那么,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才能维护菜价的基本稳定呢?有关专家表示,目前菜农种植存在诸多问题,其对市场、销售渠道不能有效把握,有时只能听天由“价”,这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因此,今后应在加大种植保障的同时,加强行业性组织建设,利用协会组织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实现各种信息的及时传播,增强菜农抗风险能力。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种植风险预警机制,以此引导并让菜农及时全面地了解市场的供求状况。

  目前,国家将猪粮比价5.5∶1—5∶1之间列为黄色预警区域,5∶1以下列为红色预警区域,让生猪养殖户找到盈亏平衡点,这一预警机制已有效降低了养殖风险。对此,有关专家呼吁,我市能否率先在蔬菜种植方面也出台类似的预警机制,当某种蔬菜种植达到一定面积后及时预警,建议农民改种其他蔬菜,以此降低蔬菜种植风险。

  “菜价上涨,消费者难以承受,而价格的下跌同样让菜农叫苦不迭。”有关专家指出,种植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不仅有利于菜农按需种植各类蔬菜,市民同样也可以利用预警提示买菜。

  宁波日报记者王量迪 见习记者张正伟 通讯员康庄严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