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5年后,宁波生态建设要走在全国前列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1-05-03 09:46:27

城市中的大树让人心情舒畅。摄于江东新河路旁

  全面推进“六个加快”系列报道·大开局

  “十二五”期间,打造“生态宁波”具体将做些什么工作?

  《宁波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行动纲要(2011—2015)》已经制订了详细的计划。

  森林覆盖率将达50.5%

  八大具体目标已经拟定

  《宁波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行动纲要(2011—2015)》指出,到2015年,宁波生态文明建设要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努力实现以下八大具体目标。

  生态经济目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45%,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80%,循环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主导农产品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种植面积比重在50%以上……

  节能减排目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各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国家下达指标,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9年降低15%……

  环境质量目标: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大于70%,劣Ⅴ类水质比例控制在15%以内,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日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90%……

  污染防治目标:市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县(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村达到70%,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村覆盖率大于97%……

  生态保护与修复目标:森林覆盖率达到50.5%,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重要水域、海域生态环境、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修复和保护……

  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目标: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环境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有效运行,建成大气复合污染监控网络,形成省、市、县三级联网的现代化环境监控体系……

  生态文化建设目标:“绿色系列”创建覆盖面持续扩大,生态消费模式初步形成,8个以上的县(市)区创建成为省级以上生态县(市)区,3个县级市均创建成为省级以上环保模范城市……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目标:进一步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要求、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综合考评机制,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地方环保法规体系……

  实施“十大行动” 打造“生态宁波”

  《宁波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行动纲要(2011—2015)》提出,为打造“生态宁波”,“十二五”期间,宁波将实施以下“十大行动”。

  节能减排行动:大力推动碳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到2015年,实现国家下达的“十二五”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指标;全面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耗,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确保实现国家下达的“十二五”单位GDP能耗控制指标和污染减排目标任务。

  循环经济行动: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石化、能源、钢铁、造纸等重点行业以及产业园区和区域层面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6000亿元以上。

  绿色城镇行动:到2015年,县以上城市全面建成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相匹配的污水收集管网,基本建成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届时,市本级及县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5平方米以上。

  美丽乡村行动:大力发展农村生态产业,推进循环农业建设,着力构建农村生态人居;开展沿路、沿河、沿线、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到2015年,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的行政村覆盖率在97%以上,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在70%以上。

  清洁水源行动:到2015年,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在95%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在90%以上;加大城区内河综合整治,中心城区核心区域内河水质总体达到Ⅳ类,实现城区内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清洁空气行动:严格实施煤耗总量控制和清洁能源替代战略;加快推进中心城区禁用高污染燃料;积极发展绿色交通物流,倡导绿色出行,推动公交车、出租车和集卡车等高频使用车辆逐步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严格防控扬尘污染,加强防治工业企业废气污染。

  清洁土壤行动:到2015年,基本建成全市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成较为完善的危险废物回收、利用和处置体系。加强辐射污染和放射源监管,确保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的安全收贮;开展污染土壤修复试点示范。

  清洁海洋行动:严格控制入海污染物总量,突出抓好氮、磷及重金属等入海污染物减排,到2015年,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实施海洋生物资源、重要港湾及重点海域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和赤潮灾害预警能力建设。

  森林宁波行动:为实现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5%的目标,我市将全面推进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创建;同时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实施森林碳汇工程,探索开展“购车植树”环保公益性活动。

  绿色创建行动: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深化生态环境教育基地、保护母亲河号站、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绿色家庭、绿色饭店、绿色商场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