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七旬老翁历时3月绘就柴桥版“清明上河图”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5-03 10:43:50

图为老人和他的柴桥版“清明上河图”。(通讯员 摄)

  北仑新碶外洋新村有一幢普通的居民楼,71岁的农民画家顾文洲老人就住在这里。

  由于家境困难,顾文洲只读了4年小学就辍学了。之后的10多年里,他在家里务农,后来又跟着村里的老医生学习医术,做了30多年的乡村医生。

  60岁那年,老人离开了乡村医生的岗位,生活一下子闲了下来,于是想起了儿时的爱好:画画。老人说,自己未受过任何的专业训练,但他的外公和母亲都喜欢画画。读小学时,他画过班级里墙报和黑板报上面的插图。

  刚开始顾文洲以临摹为主,用铅笔画简单的动物和风景画,练习勾勒轮廓。后来,老人开始学着用水彩颜料和彩色水笔作画,并在临摹画作时加进了自己的内容。几年下来,画作也算“有模有样”了。

  谈起被人称为柴桥的“清明上河图”——《大明中期柴桥镇文化盛世》作品,老人告诉记者,10多年前,他在一本书中看到过一幅反映明朝中期北仑柴桥镇风土人情的画,虽然这本书已经找不到了,但那幅画却让他印象深刻。有感于柴桥曾经的繁华景象,去年年初老人就萌发了创作一幅《大明中期柴桥镇文化盛世》图的想法。

  为了创作好这幅再现历史原貌的大场景画作,老人花了四五个月时间,一次次去柴桥老街实地寻访,向当地老人打听。从去年5月起,老人正式动笔作画。

  由于要把那么多的房屋、人物等在小小的一张画纸中表现出来,构图、排列、定比例等就显得很重要。他先用铅笔在白纸上打草稿,然后用钢笔和水笔细细勾勒出建筑物、人物、船只、草木等的轮廓,最后上色。几易其稿,历时3月,一幅长2米、宽70厘米的《大明中期柴桥镇文化盛世》画作终于完成了。看过画作的人无不为作品所体现的丰富内容所折服,纷纷称之为柴桥版的“清明上河图”。

  由于画作精美,又充分反映了柴桥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此画最终被街道文化站收藏。

  宁波日报记者 冯小平 北仑记者站 陈未鸣 通讯员 陈 红 林敏杰

【编辑: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