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安徽分公司在被曝光为副处级以上干部配私车后,近日又被媒体曝出在合肥为职工建豪华小区。国家电网总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已了解到此消息,但未就此事做出任何回应。(5月4日《新京报》)
前些年,安徽某地频频在重大新闻事件中被点名,所以有评论戏称该地是“新闻富矿”。更早些时候,城管屡屡在负面新闻中出现,甚至有人戏言“无城管不新闻”。城管俨然也是“新闻富矿”了。现在,国家电网安徽分公司也有成为“新闻富矿”的趋势。
常看新闻的人,估计都有这样的心得:凡一地或一部门,只要有负面新闻见报,甚至只是一则普通的正面报道,都能被网友解构出新的意思,然后顺着被点名的部门或人物挖下去,定会挖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新闻故事来。
在更多层面,一句官员雷语,一次跨省追捕,一场黑夜拆迁,甚至只是网帖里的一句不经意的话,总会牵出原本不为人知晓的滥权甚至贪腐事件——一个“新闻富矿”就此被发现。这也总让人心生感慨:“新闻富矿”何其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新闻富矿”?
于是,就有了“防火防盗防记者”的俗语。但再怎么防,再怎样学习说话的艺术,“新闻富矿”,总在那儿,一次又一次地在不经意间,引爆公众的眼球。换句话说,“新闻富矿”,它一直就在那儿,区别就在于,被发现或没被发现。所以,我们就能常常看到被曝光的人或机构一脸的委屈:咋就只盯着我,又不是只有我才犯了错。
中国有句民间俗语,心中无冷病,不怕吃西瓜。那么,在此语境上,如果被访部门或官员心中无冷病,也就不会对记者恶语相向。再放大一些,如果权力没有被滥用,敢摸着良心说“人在做天在看”,也就没那么多的“新闻富矿”让公众心生愤怒。追根究底,“新闻富矿”的被发现,不是媒体记者的能耐变大了,而是公权溢出导致的必然结果。而“新闻富矿”呈遍地开花的情势,又无法不让人产生失望情绪。
要阻止这种不良情绪蔓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面错失。可惜的是,成为“新闻富矿”的机构或个人,要么打太极,要么“自罚三杯”,把危机公关搞成纺织遮羞布。一次又一次地,“新闻富矿”的矿床就此形成。直至,成为下一次更大的“新闻富矿”里的主角。 [稿源:红网] [作者:金石] 原题:安徽电力又成丑闻主角!“新闻富矿”何其多 [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