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市民献言"六个加快":让电子健康档案"活"起来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1-05-10 08:14:01

  市委宣传部开展“我为‘六个加快’献一策”活动经本报报道后引起了较大反响,这两天,陆续有读者通过各种方式联系本报,为“六个加快”献计献策。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刊登市民的金点子,以进一步汇集民意、集中民智。

  删繁就简重塑三江口恢宏大气

  献策人:市中级人民法院沈路峰公务员

  看了前不久媒体上刊登三江片核心区改造提升规划方案,我认为应该删繁就简重塑三江口恢宏大气,建议与地铁协调规划,江厦桥和新江桥建成地下隧道,仅供机动车通行。这可以大大扩展三江口的视域,恢复三江口的大气,并将各个分割的休闲区域连成一片,极大缓解三江口的交通难题。此外,三江口之下建设互通江北、海曙、江东三个区域的地下步行隧道,取代步行桥和“空中列车”这些有煞风景的建设。

  -对话献策人

  沈路峰说他每天上下班都会开车经过三江口,有时候也会到那里散步,所以一直非常关注三江口的规划和发展。前一段日子,媒体报道有关方面已组织专家对三江片核心区改造提升规划方案进行评审,他仔细研究一下,觉得好是好,可是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那个样子。

  “我们心目中的三江口,既要体现建设新宁波的创新精神,也要不失厚重沉淀的传统文化,既要好看,也要实用。”沈路峰说,他个人认为,外国专家的设计规划,在体现或恢复三江口的整体观感和恢弘大气上有所欠缺,如设步行桥,空中列车之类,给三江口增添了繁杂之物,影响了三江口的整体美感和画面。而“地下隧道”代替空中列车,相信会给繁华闹市的三江口核心区域带来一处静谧和更宽裕的休闲之处。

  “构建现代都市,光要洋气和好看是不行的,必须考虑到这座城的文化内涵,还要考虑到每个市民的实际需要。”沈路峰说。

  让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活”起来

  献策人:市第六医院副院长袁建树眼科医生

  随着我市社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关注民生健康,规范医疗服务是医药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扩大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做好居民健康动态管理,切实发挥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医疗和保健方面的作用,更显得十分重要。

  当前我市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普遍开展了智慧健康工程的建设,特别是通过近10年的努力,建立了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但在调查中发现,在建的健康档案仅仅是存在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的“死”档案,不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还造成了政府医保和居民个人资金因患者重复检查、用药等的巨大浪费,加重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

  因此,根据我市十二五发展的规划和目标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建议:1.进一步扩大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覆盖面,规范完善和更新已建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2.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联网和各级医疗单位的信息共享;3.严格规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采集、录入和查询制度。总之,通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动态性管理和使用,进一步发挥在居民健康保障上的作用。

  -对话献策人

  为何称建立起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是“死”档案?袁建树解释说,现在的这份档案,还是多年前通过社区挨家挨户调查记录下来的,一来多年来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二来没有实行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再者也没有和就诊卡、医保卡进行对接,所以在居民疾病医治过程中并没有发挥作用。换句话说,他认为,这项惠民生、保健康的工程,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作为一线医生,袁建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不了解患者病史和过敏史,需要反复询问重复检查以确保万无一失,他希望通过完善居民电子健康能够改善这一状况。比如医生一刷就诊卡,就可以了解患者详细的健康信息,包括之前的病史,曾在哪里看过病,用过什么药,是不是有过敏史,所有信息一目了然,都将成为医生诊疗的参考。

  袁建树认为,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行全市信息联网和动态管理,往小了说,可以大大节约就医成本,往大了说,也是加快创建智慧城市,提升生活品质的一部分。

  -其它建议

  关于楼顶绿化

  宁波市是否可以向东京、上海等城市学习,在城市各建筑楼顶规定布置绿色植物,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这对于改善宁波市大气环境质量应该会起到一定作用,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打响城市品牌。对于怎样规定植被面积、种类、形式等,可以在自身特点上参考其他城市的做法,借鉴经验。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何柳丹

  关于垃圾分类倾倒

  垃圾分类倾倒法应在各城镇推广开来,我认为,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就是以实际行动来响应“节能减排”。虽然市政部门要增加一笔购置多种垃圾桶的投入,但从长远利益看,市政部门对垃圾处理的投入,不但未增加,反而会减少。希望党和政府长期宣传监督和请广大志愿者去作耐心细致的帮促工作,使人民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宁波市迎春街88弄居民王爝

  东南商报记者 樊卓婧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