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梅福村:乡贤“来富”修路挖河造福乡里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1-05-10 11:23:38

宁静山村

千年丹井

  梅福村地处鄞州区横溪镇梅岭山区,距横溪镇9公里,现有村民1721人。梅福村有地5024亩,其中竹林占了60%。目前住在村里的是一些老人,大部分村民已迁居至横溪镇岗头的新村或横溪镇区。

  村史典故

  梅福村由大小11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其中最大的自然村是邬姚村。

  梅福村最早有史料可查的人事活动场所是保福寺盆地。那里地势开阔,坐北朝南,日照充足。据清代史学家全祖望所撰的《鲒埼亭集》记载,汉朝元始年间,王莽新朝,时有安徽寿春人,曾任江西南昌尉(武职)梅福,字子真,严子陵岳丈,入大梅山(即现在的梅岭)隐居,炼丹学道,后“丹成,飞升而去”,后人称其为“梅福真人”。村名因此而得。

  不仅如此,梅岭山区还有很多村名、桥名及典故都以“梅”、“福”命名,如梅岭村、梅山村、梅仙桥、梅隐桥。

  记者探访

  过了横溪镇政府,向南车行约5分钟,就进入了弯弯曲曲的梅岭公路。这条公路将大山深处的村庄一一串起,一路经过,满眼山花烂漫,上周还是红红的樱花云霞,今日已是紫藤灿烂。

  伴随着一路水声潺潺,车行约30分钟,就来到了梅福村。

  梅福村位于山谷空地,四周高中间低,被竹林竹海包围。正逢毛笋上市,一路可见村民挑着大大的毛笋下山,空气中散发着毛笋的清香。山边,整齐摆放着被砍下的青翠毛竹。

  村民徐鹏飞说,由于山高路远,这一带原本人迹罕至,直到唐代修了禅院后,村子才开始慢慢发展。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梅福村村级经济发展辉煌,有针织厂、五金厂、塑料厂等十多家厂子。村子还在比较开阔的保洞岩建起了三层的办公大楼和大会堂,那也是梅岭乡最有名的集市所在地,最热闹时,每天都演社戏,吸引了附近十多个村庄的村民,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称“小东门口”。

  但由于山区整体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村民陆续外迁,村委会也随之搬到了新村。现在老村里住着的基本是恋旧的老人。

  千年丹井碧绿清澈

  离梅福村1公里远,有一座保福寺。

  据史料记载,唐贞元十二年即公元796年,中国禅宗第9代祖师——法常禅师,因仰慕梅子真的大名,上大梅山寻迹并创建禅院。北宋真宗为该院赐名“保福寺”。公元1047年,时任鄞县县令的王安石还曾经游历了此寺,并留宿一夜。

  当年保福寺的规模,不亚于天童寺和阿育王寺,寺内僧众逾千人。经千年风雨,现在已成一座不起眼的小寺庙。

  寺内有一口井,据传是梅福真人当年炼丹用的丹井,已经历时二千多年,至今完好无损。井口呈圆形,由结实的环状石条构筑。井水距离井口约2米,碧绿清澈,深不见底。居住在寺内的居士称,井水甘甜可口,当年保福寺僧人众多,吃用全赖此井,无论用多少,水都不见浅下一分,即使在大旱之年也如此。而在大涝之时亦久雨不溢,堪称神奇。至今寺内人员都是吃用此井水。村民相传,此井通往东海。

  乡贤“来富”造福乡里

  梅福村民风淳朴。清朝同治年间,梅福村出过一个远近闻名的乡贤邬来富。他筹资修建了一条长达10多公里的道路,在沿途还建造了“双石亭”、“白云亭”、“歇脚亭”三座凉亭,以方便山民行路歇息。后又建了数座桥梁,并开挖横溪河头到横溪碶桥头的两公里前塘河河道,极大地方便了来往过客和梅岭、金峨山民们买卖山货,为横溪镇成为解放后宁波南乡重要山货集散地奠定了基础。为了纪念这位老人,人们改横溪航船埠头为“来富埠头”,还在宁波镇安桥侧的镇安亭内塑了其像,以示纪念。

  宁波晚报记者 胡菲 袁妙飞 通讯员 金奇峰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