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各级各部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综述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5-17 10:45:09

昨天下午我市举行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

  江西籍外来务工人员、维科家纺一线质量员杨晓霞,成长为市劳动模范、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我市首位外来工全国人大代表,并进高校完成了学业升造;安徽籍外来务工人员、江北环卫养护中心保洁员徐辉,成长为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劳动模范、省职工道德十佳标兵、我市首位外来工省人大代表,并被推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这几位外来务工人员,从2009年起按照市政府有关外来务工人员积分落户的规定,顺利在宁波安家落户,成为宁波市民。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就是通过各种政策引导、措施支持,帮助外来务工人员与宁波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共同成长。

  百万新宁波人素质提升工程

  2008年9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外来务工办牵头实施“百万新宁波人素质提升工程”,面向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开展现代公民素质培训,着力提升外来工的发展能力。这是一项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在知识能力、生活习惯上融入宁波的具体措施。

  随后,各级相关部门每年组织志愿者参与企业用工需求和外来工基本需求调查,确定教育培训内容,利用教育、劳动、文化、宣传等部门的培训资源优势,依托“阳光学校”和各类专业技术学校等教学网络,面向在岗的外来务工人员全面开展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规程和厂规厂纪等岗位知识和技能培训;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以取得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为目标,开展“双证制”培训。

  以市建筑业外来工学校为例,到今年4月30日,仅宁波市区的外来工总校就达372家,外来工学校533所,注册教师1832名,培训建筑业外来务工人员近26万人次。

  为外来工撑起法律维权“保护伞”

  外来务工人员出门在外,最忧心的事自然是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障。

  考虑到外来务工人员法律知识有限,近年来,市直有关部门积极组织法律志愿者深入工地、工厂和招聘会现场,宣传普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指导帮助外来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在外来务工人员集居地设立法律志愿服务联系点,提供方便及时的法律服务。

  与此同时,劳动部门广泛开展企业与外来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春暖行动”。司法部门建立了全覆盖的外来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工会组织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大力推行企业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开通12315职工维权热线。妇联组织建立了四家妇女维权机构,为女性外来工提供权益维护志愿服务。

  各级政府还全面推进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和应急周转金制度。到去年底,各级财政共落实欠薪应急周转金1亿余元,建筑业人工工资支付担保金8.82亿元。

  关爱阳光洒向外来工子女

  近年来,外来务工人员“举家”而来的现象日益普遍,并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为学龄少年儿童。我市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克服压力,千方百计确保外来工子女有书读、读好书。目前,全市中小学校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5.3万人,其中公办学校接收18万人,公办接纳比例达到70%。

  关爱外来工子女就是关爱外来工。近年来,各级团组织始终把“关爱外来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品牌来经营。据统计,全市有外来工子弟学校87家,在校外来工子女71319人,这些外来工子女成为团组织关爱行动的重点对象。各级团组织先后开展了宁波市进城小公民欢乐节、流动青少年宫进外来工子弟学校活动,实施“为生命护跑”青少年自护宣教行动等,把更多欢乐带给外来小朋友们和他们的家庭。

  同时,我市广泛动员志愿者、机关单位与本地外来工子女集中的学校和外来工子女结对帮扶,为需要帮助的外来工家庭送去力所能及、实实在在、长久持续的关爱和帮助。

  此外,卫生部门还积极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城待遇的政策,关爱外来小朋友的健康,累计为近千名外来小朋友进行了免费体检。同时加强接种免疫工作,目前中西部免疫接种率较低的地区过来的流动儿童全程接种率,已从流入前的30%-60%提高到85%。

  宁波日报记者 龚哲明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