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桑果成熟期,许多农户发现桑果“一夜白头”,桑树突然患上了白果病,导致原先红得发紫、饱满多汁的桑果一下子变干发白。这给盼着今年有好收成的农户不小的打击。
损失惨重
近日,记者走访大堰时,发现沿路大片桑果树桑果变干发白,多数得了白果病。大堰种桑椹的农户王剑勇告诉记者,今年他种了60多亩桑树,在4月20日之前他打了7次杀菌药,现在只有横山那里还有一半桑果是正常生长的。“原本想着即将到来的桑果采摘游可以增加收入。出现这种情况,我至少要亏损20万元左右。”王剑勇说。
“村里种桑椹的有200户左右,其中60户左右受到了白果病影响,损失将近100万元。”尚田镇畈头村村长毛国方说,村里现在有700多亩,最初发现症状是4月20日左右,现在200多亩桑果已经出现发白、发干、空掉症状。损失巨大还是其次,在收获前突然面临颗粒无收的局面,许多农户心理上的打击还是最严重的。
染病原因
为何桑果会大面积染上白果病?记者特地请教了市林特总站农艺师吕道坤。今年全市桑树种植面积1380亩,尚田、大堰、西坞等主产区的桑果80%受害。据介绍,桑椹白果病是菌核病的俗称,是桑果主要病害,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桑果颗粒无收。菌核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混有菌核的土壤、染病残枝落叶和堆肥。白果病是拥有灰霉病性质的一种病,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特别是15摄氏度至28摄氏度之间,传播速度相当迅速。“其实历年来桑果都有白果病,一般种植3年后,如果管理不好,白果病发病率就会加大。”吕道坤表示,今年4月24日前,桑果还是生长得很好,农户们也很期待今年会有一个好收成。但是一遇到那两天高温等气候变化后,白果病菌迅速传播。
如何预防
那么怎么预防白果病发生?吕道坤表示,首先要掌握好用药关键时期。在露白之前要用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清园,特别是对树体和土壤要特别注意。同时,花开后,一般在2月底3月初时就要开始用防病药。芽头抽出后,要打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类似的杀菌剂交替使用,一般5—7天打一次药,2、3次即可。其次要适当加重药剂含量、浓度。新园地白果病菌少,发病率低。常规一亩地要用200克托布津、120斤水,但是老园地则需要4倍的水量、400克托布津。采摘20天前,用速克灵、腐霉利、安利灵等杀菌药2次,以防止白果病菌传播。另一方面要进行综合防治,7、8月份可耕全园,基本耕地在15—20厘米深度,当然也可以在病菌发生前期,即3月上旬时翻耕,这样可以把菌丝割断,压到土壤深层,耕地时可结合石灰粉(一亩地200斤左右)。受害较轻的园地,农户可把病果摘除,同时清除至外,不要让它残留在土壤上。同时也可适当改换花期错开、抗白果病的桑椹新品种。
处理白果病没有特效药,只能靠农户细心管理,掌握好防治时间。现在天气预报准确率较高,一般连续下雨转晴天后,农户应要马上喷洒药物,同时用水大量冲洗树体表面。因为雨天过后,雨会将土壤里的病菌沾到树体上,及时喷洒,可将树体的病菌消除。小雨天气也可以喷,最好是所有种植桑椹的农户统一集中喷洒,以防止交叉感染病菌。吕道坤提醒农户,掉下的病果一定要处理及时,不要让病果直接腐烂在土壤里,否则病菌就又会在土壤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