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名片
着衣亭村位于象山县贤庠镇东南部,是贤庠镇的中心村。全村现有323户1082人,耕地面积897亩,山林1521亩。该村以规模化养殖肉猪、种植优质柑橘及棚栽西瓜为特色。
历史沿革
解放前属东港乡,1951年属着衣亭乡,1956年属贤庠乡,1958年建大队,1983年撤大队,设村民委员会。
村名典故
相传,宋高宗赵构在金兵追击下不断南逃,最后只剩单身匹马。一天,他逃到象山一村落,被金兵追得走投无路时,一位僧人和村民将他引入小路边的一个草亭,迅速帮他把头盔战甲卸下,换上青衣小帽,隐藏于山中庵堂中,躲过了金兵。赵构说:“吾在着衣亭,在庵堂躲身救吾一命,铭记心中,永不忘恩报德。”此后,此亭取名“着衣亭”,改村名为“着衣亭村”。
古老着衣亭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这个小村落。连绵的青山、成片的橘树、曲折的村中小路,将着衣亭村衬托得宁静安详。村口坐落着一座双层四角亭,便是传说中的着衣亭,黑底金字的匾额上记载着宋高宗在此更衣的时间: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
着衣亭在2006年春被重建,亭子第一层四个“双喜”字窗户很有特色,第二层的木窗雕刻精细,挂着一块“源远流长”的牌匾,古朴秀美。
村口的几位村民告诉记者,这座800多年前的亭子是他们村的象征,每当天气炎热、务农疲劳时,村民们就会在亭中的石桌石椅上小憩,唠唠家长里短。
和谐小山村
村民们的住所安在山脚下的小路两边,老年人坐在家门口的竹椅上聊天,妇女抱着小孩在杂货店买东西,孩子们嬉笑玩耍,一片安逸景象。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村委会主任王建刚说,村民种的柑橘特别好吃,100多亩的棚栽西瓜,个大味甜,畅销县内外。
物质生活好了,村民也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王主任说,村里的大学生村官杜晓红和村妇女主任,一起到别的村学习健身舞和腰鼓,学成后,带动村里妇女一起学。现在,着衣亭村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健身舞队和腰鼓队,村落文化搞得红红火火。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也促进了着衣亭村更积极地实施村庄的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记者看到,村落中干净整洁,路旁景观树郁郁葱葱。该村先后获得过市级文明村、县级卫生村、县级科普村、县级环境整治村等荣誉,还被象山列入1560计划中重点扶持的村庄。
神秘报德寺
记者一路行走,见到了隐在山中的报德寺。寺中一位刘师傅说,赵构在临安登基建立南宋后,曾乘龙舟来象山,途中海上遇台风受阻未成。后来,村民才得知当年救过的是宋高宗,随即把山中庵堂定名为“报德寺”。每年正月初一,报德寺内,游人、香客络绎不绝。
青山翠竹掩映下的报德寺,为宁静、美丽的着衣亭村添了一份神秘。
宁波晚报记者 邵隽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