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一名老战士的回忆:绝境中遇到人民军队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5-24 13:10:06

  【陈富三简介】

  陈富三,男,河南信阳罗山人,1926年4月出生,1945年10月参加革命,1947年1月入党,曾任班长、连文化干事、连指导员,师政治部组织科组织干事、干部科科长,113医院副政委,1976年转业到宁波地区卫生局,后任宁波妇儿医院支部书记,1985年离休。

  我的老家地处大别山老革命根据地。从记事时起,一家人就蜗居茅草房、家无隔夜粮,租种地主的水稻田才不至于饿死。因家境实在太贫寒,直到十一岁,父亲才让我到一家“私塾”读书,后来当地兴办学堂,我又从三年级读起,到小学毕业时我已经十七八岁了。

  像我这样一个穷孩子,在旧社会的农村能有什么出息?于是参军成为我心中的愿望,因为在我儿童时期,红军曾到过我的家乡,虽然几天后就走了,但他们走时,归还向老百姓借的东西,帮老百姓上好门板,挑满水缸,给我留下了些许印象。于是我只身外出闯荡,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希望能碰到人民军队。这样历经艰辛,瞎撞了近半年,其间曾帮人家担水、劈柴和打杂。就在觉得走投无路、不知所措时,三生有幸,绝处逢生,终于在山东济宁一带找到了穷苦人的大救星: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八路军。这成了我的人生大转折,我从此走上了光明正道。

  那时已是1945年10月,我成了山东野战军第八师二十三团三营十二连的一名战士。全班同志对我这个新战士非常热情,送我生活用品,嘘寒问暖,使我很受感动。记得我刚到连队没几天就发高烧,连队马上派副班长用一辆马车把我送到微山湖西边的一所后方医院去治疗,住了几天烧退了,又把我接回连队,这更使我感到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由于我在家读了几年书,认识一些字,1946年3月我被调到连队当见习文书,在连队首长、老文书等一些同志的不断帮助教育下,我慢慢地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觉悟不断提高。当时连队战士中识字的比较少,我能帮连首长定期造个花名册,行军出发前帮连首长抄张行军路线图,有时还帮助不识字的战士写封家信,或者指挥全连战士唱唱歌,活跃一下连队文化生活。这更加鼓舞了我的工作积极性。

  1946年12月15日,我参加了宿北峰山战斗,战斗很激烈,两名担架员都负了伤,我一个人奋不顾身从前线救下十多名轻、重伤员,配合卫生员一同包扎。在向营卫生所转移伤员途中,还同另一位战士一起,抓获了两名俘虏。为此,我被评为丙等救护模范。由于在工作和战斗中表现积极、勇敢,我于1947年1月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49年5月,我们作为先头部队,参加了解放宁波的战斗。

  此后,在党和部队的培养下,我从一个普通战士被提拔为基层连队指导员,而后逐步走到军、师机关,走上了领导岗位。

  【个人感言】

  我,一个不懂事的贫苦家庭孩子,自从遇到人民军队参了军,一直得到党和军队的教育培养。包括我结婚成家、养育子女,都离不开部队的帮助。目前,我拥有了一个四世同堂十三口之家的和美幸福大家庭。特别是到了晚年,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果的大好形势下,在共建共享中,我们老两口的晚年离休生活过得非常开心。

  (记者沈朝晖 通讯员 齐征儒 整理)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