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6年来,1954个留守儿童有了爱心爸妈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1-05-26 08:33:38

爱心爸妈与孩子们在一起。 徐佳伟 摄

  6年了,晚报和众多爱心人士一直延续着一个个“爱心”故事,从未放弃过对留守儿童的关怀和帮助。这些年来,通过晚报组织的结对活动,已经有1954个留守儿童找到了自己的爱心妈妈和爱心爸爸,1954颗寂寞无助的心灵有了新的希望。

  2006年结对的孩子大多已经升学了,但新的一批批留守儿童仍等待着我们去关心,去爱护。而晚报,也会沿着自己的爱心之路,一直走下去……

  2006年

  本报与热心市民组成健康慰问团给留守儿童送药;推出暑假游泳班,邀请留守儿童到游泳健身中心游泳;本报和市慈善总会满载着棉被等爱心物品为宁海双峰小学的孩子送去冬日温暖。

  2007年

  本报着手招募“巾帼志愿者”,开展千名妈妈结对留守儿童活动,两个月就结成1474对;在奉化滕头村现场结对时,不到3分钟,106名留守儿童被爱心妈妈一抢而空;晚报小记者和30个结对家庭参加了本报举办的“与爱同行,快乐成长”城乡儿童手拉手游园活动。

  2008年

  本报组织千名爱心妈妈在春节与留守儿童团圆,让孩子们过节不再孤单;10多位爱心妈妈给奉化市大堰镇三溪小学164名留守儿童送上奥运福娃等礼物。

  2009年

  宁波的孩子和奉化大堰三溪小学及江北民工子弟学校裘市小学60名留守儿童一起过六一儿童节;推出暑假“教导团”,征集志愿者专门为留守儿童培训英语、舞蹈、美术、乒乓球等兴趣项目,带着孩子们游览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

  2010年

  再度发起招募百名爱心妈妈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100个爱心妈妈名额很快被一抢而光;推出“手牵手,心连心,爱心妈妈结对留守儿童”活动,与大堰山区50名留守儿童进行现场结对;“太保林萍·晚报爱心公益金”为留守儿童捐赠1万元爱心款;并建立《宁波晚报》小记者俱乐部大堰工作站;本报招募爱心妈妈进山把大堰留守儿童接到城里过年,并组织孩子们在天一消防中队体验了军营生活。

  2011年

  爱心妈妈让奉化大堰的残疾留守儿童柯顺泽,重新站了起来;在余姚四明山、奉化班溪小学、跸驻小学建立一元慈善家图书室;昨天,奉化跸驻小学50名留守儿童结对成功。

  宁波晚报实习生 王思勤

  记者手记

  感受爱心

  “我是一个母亲,我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不仅在物质上帮助,更应该付出的是母爱。除不定期上门去看他(她)外,还会在六一节以及暑寒假,接他(她)到我家来住。我会让孩子记住他(她)有个爱心妈妈,还会让孩子在我面前撒娇……”昨天,在结对现场,当我听到几名“爱心妈妈”说出这些话时,再次感动了。

  在负责留守儿童结对活动的6年时间里,这样的感动时时出现。记得有一年春节,我跟奉化市妇联主席葛桂娣走进大堰山区调研,看到了一个在大山深处跟爷爷奶奶生活的小女孩。她3岁半就没了妈,父亲去新疆打工了,几年没回家过年了,孩子靠老人卖毛竹拉扯大……听到此处,葛主席心里一酸,立马拉着孩子的手说:“孩子,你叫我妈妈吧。”

  去年,50多位爱心人士赴奉化大堰成为留守儿童的爱心爸妈后,这股爱心就一直涌动着。他们创建了“关爱大堰留守儿童QQ群,一次次进大山看望孩子们,送去温暖;一次次把孩子们接到城市,感受欢乐。其间,20多位爱心爸妈自发聚在一起开了个座谈会,畅谈各自的经验。

  当然,结对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交往过程中,部分爱心人士也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情况。不过,有位爱心妈妈就对我这么说,尽管很努力地去接近孩子,但孩子有些抗拒,不太接受。不过,她没灰心。她说,“只要我们努力,孩子最终会接纳我们的。”

  这些年,跟爱心人士的交往中,我深深地感受他们的爱心给我带来的无比快乐!而这样的快乐将一直延续下去。

  王景波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