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谒访英烈张苍水遗迹
稿源: 《文化交流》  | 2011-05-26 10:49:52

  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张苍水,有“明季第一忠烈”、“浙江历史上第一完人”之誉。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宁死不屈的凛然气节,至今光彩灿灿。清明节前夕,记者踏着英烈的足迹,作了一次寻访之旅。

  好一幢书香缕缕的故居

  世人应该庆幸,张苍水的故居、一幢明代古建筑,仍然完好地保存在宁波市中心。

  3月31日下午,记者在张苍水十九世后裔张诚的陪同下驱车赶往那里。这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式的二层建筑,青砖黑瓦,坐北朝南,门楼雕砖,重檐正楼及东西二层厢房组成三合院落,西庭院连着一层五开间硬山顶建筑。还有赤柱红板,门窗镂花,透着缕缕书香的书房。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九月十九日,张苍水就诞生在这个书香之家。祖父给他取名煌言,字玄箸,日后却以苍水之号名震天下。

  正是在这座建筑面积1724平方米、有着舒适书房和宽阔院落的屋子,自幼聪颖过人的张苍水饱读诗书,过目成诵,为后来的《北征集》《冰槎集》《采薇吟》等惊世诗文打下坚实基础。也正是在这个庭院,极喜习武的张苍水闻鸡起舞,挥刀击剑。年方弱冠,武艺超群,在乡试中箭无虚发,一鸣惊人。

  而当国家危亡之秋,张苍水毅然散尽家财,奋举义旗,投入南明军旅,戎马倥偬19年,书写了壮丽的人生篇章。

  然而,上世纪90年代末,宁波旧城改造期间,围绕这幢建筑的拆留问题却曾有过激烈的意见交锋。“拆”字令下,水源断了,电线剪了,铲车隆隆地开过来了。在这紧急关头,仿效先祖习过武艺的张诚先生挺身而出,坚守在先祖出生的书房,持剑达旦,誓与故居共存亡。36家媒体和大批有识之士同声相应,奔走呼号,国家文物部门高度重视,终于保住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后经宁波市政府拨款修缮,这座明代建筑已辟为“张苍水纪念馆”对外开放。中堂绘有《张苍水一生》的巨幅油画,以历史长卷展示张苍水的风云历程和民族气节。中心雕塑为捻鬚闲座的张苍水和座前小儿执子下棋的塑像,向观众展示“如果没有这场战争……”而应该有的生活。

  张苍水出生的西厢书房,已辟为“冰槎讲堂”,展出英雄遗迹。正门外左侧塑有张苍水高大威武的戎装立像,戴头盔,穿甲胄,左手按剑,右手执袍,像在永远守护着故国和和自己的家园。

  四围绿草如茵,碧树掩映,院内方砖铺地,古色古香;室内陈设井井有条,简明古朴大方。整幢古建筑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宁波中山广场与中山公园之间。

  好一个兵营处处的岛屿

  在张诚和当地干部的引导下,3月31日上午,记者登上了张苍水苦心经营多年和被执之地——象山县南田花岙岛。

  在面积9.83平方公里的花岙岛上,至今保存着10多处兵营和屯田遗址。虽经300多年的风摧雨蚀,兵营遗址的整体格局依然清晰可见。城墙坍塌,残垣犹存;营房虽圮,房基可辨;校场斑驳,平地尚在;地道阻塞,穹口依稀。其规模之宏大,规划之周密,设施之完备,实为明清至今同类遗存所罕见。

  置身其间,张苍水用诗歌描绘的景象仿佛重现眼前:“鸠工严部勒,治屋亦犹兵。据水轩辕法,依山壁垒横。短垣缭却月,中露贯长庚。只此扶桑国,居然细柳营。”

  想当年,张苍水在此一声号令,千军排阵,金戈铁马,百舸竟发,曾是何等英雄气概!掘井汲水,屯田种粮;垒石为屋,糠菜充饥,又是何等艰苦卓绝!

  1645年,张苍水与钱肃乐共举抗清义帜。抗清明将张名振迎接鲁王监国至象山石浦之南田,张苍水即“归别父母妻子,扈王石浦”,使鲁王得以喘息。从此,张苍水以花岙岛为抗清基地,三渡闽关,四入长江,“楼船沉浮三千里,义帜纵横二十年”。特别是1659年,张落水水军以六千之众作为北征先锋,第四次挥师长江,势如破竹,直捣芜湖,一举攻下四府三州二十四县,赢得大江南北欢呼雀跃,吏民父老牛酒劳军。惜乎主力友军郑成功兵败南京,致使张苍水义军腹背受敌,陷入重围,最终全军覆没。

  张苍水历经艰难潜回花岙,仅带几名随从隐居花岙岛。

  花岙亦名悬岙,岛上石林崚赠,地道纵横,依仗白猿放哨守夜,原本安然无羔。可恨叛徒出卖,白猿被诱,张苍水不幸于康熙三年(1664)七月二十七日被捕,随后壮烈牺牲。

  现在,花岙兵营遗址已经得到重视和保护,当地政府在岛上建立了“张苍水纪念馆”,不时有学者和兵家前来研究考察,更有莘莘学子登岛学习凭吊,游人寻访。绿树高天悬魂幡,山花着色祭英雄,萦系在花岙岛的英魂当与日月同辉。

  好一座碧血支天的坟茔

  张苍水受执第三日被解到宁波督府,浙江提督张杰恭谨以待:“待公久矣,今得一见。”张苍水冷语回答:“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死有余罪。今日之事,但期速死而已。”

  八月押抵杭州,总督赵廷臣以礼劝降,张苍水作《放歌》明志:“留纲常于万祀兮,垂节义于千龄。”康熙三年九月七日,方巾葛袍的张苍水被狱卒用竹舆抬到官巷口弼教坊刑场。张苍水从容下舆,遥望凤凰山一带景色,赞道:“好山色!”又口占绝命词:“我年适五九,复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吟毕不愿下跪,坐而受刑,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对于死后的归宿,张苍水在被解往杭州途中所作《将入武陵二首》已表达愿望:“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渐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泊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张苍水被害后,他的同乡、友人、义士遵从烈士遗愿将他殓葬于南屏山荔枝峰下,并将一同被害的参将罗子木、侍从杨冠玉、舟子三人分别葬于张苍水墓的两侧。此后300多年间曾8次修墓,乾隆四十一年(1776)赐谥“忠烈”。1992年初,杭州市大规模修整墓冢、墓地、墓道,并在原址上重建张苍水祠堂。祠内安放着3米高的张苍水魄塑像。沙孟海、启功、沈定庵三位著名书家书写的“好山色”、“忠烈千秋”、“碧血支天”三块黑底金字的大匾高悬祠内,《投笔从戎》《保卫舟山》《从容就义》等8幅壁画,重现了张苍水爱国爱民、壮怀激烈的一生。

  张苍水墓背依南屏山,面向西子湖,青石砌成的圆形拱墓覆有黄土青草。整个墓地显得古雅、朴实、庄严。

  妩媚西子,原本歌舞沉醉,充斥着太多的脂粉气息。幸赖岳飞、于谦、张苍水三位民族英雄忠骨归葬,她才显得更加秀丽壮美和富有灵气。

  清明节前一日,收到张诚手机短信:“代我向张苍水陵前献个花篮。”我不负所托,于清明节一早购好两只花篮,一只写道:“先祖张苍水永垂不朽。十九世后裔张诚敬献。”另一只乃记者所献,并书輓联“廿年战将,英名不朽;万世雄才,精神永存!”虔敬地献于张苍水墓前。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