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慈溪200多年通天楼突发火灾 在余秋雨故居附近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1-06-01 07:26:24

刚遭遇火灾的通天楼远景。

通天楼火灾现场,消防官兵正在紧张扑救。

  昨天早上,慈溪市桥头镇小桥头村文物保护区有200多年历史的通天楼突发大火,造成这个号称“九十九间走马楼”的古宅被烧毁10来间。

  据了解,通天楼相传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一说嘉庆年间),民间号称“前厅后堂,四明二廊,九十九间走马楼”,已历经200多年的风风雨雨以及沧桑变迁,如今仍风韵犹存,吸引着众多人前来参观。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九十九间走马楼也自然地露出了不少颓废的痕迹,房屋瓦片破碎,多处漏水,横条椽子发霉虫蛀,需要保护修缮。

  昨天早上7点多,当修缮队伍正在中厅施工时,突然发现通天楼西南角冒出浓烟火光,于是立即通知村民们来扑救。消防官兵接到报警赶到现场后,发现百米远处浓烟四起,可是消防车根本无法驶入火场。

  消防官兵立即携带机动泵、水带等各种灭火器材飞奔火场,只见着火的文物区是双重四合院,四合院西北角的火势特别猛烈。此时,当地村民已架起竹梯,数十人接力用脸盆盛水扑救火灾,可是火势依旧打压不住。眼看火势蔓延开来,消防官兵立即从三面出水夹击火势,火势很快得以控制,历经3个小时的紧张扑救终于将大火扑灭。

  据当地村民介绍,通天楼里住有百来户人家,大多是世代相传的。这场大火烧毁了西北角10多户人家的房屋,但由于当时着火部位的屋主不在家,火灾原因目前还无从得知。

  东南商报记者 张贻富 通讯员 王建国

  -延伸阅读

  风雨通天楼

  通天楼位于慈溪市桥头镇小桥头村(小桥头村村民多姓余,著名学者余秋雨就出生于此,在村里读的小学,他家老宅也在通天楼附近,《文化苦旅》一书收录《老屋窗口》一文以纪念),民间号称“前厅后堂,四明二廊,九十九间走马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一说嘉庆年间),并有奉旨敕造之说。

  走马楼,即为楼上九十九间间间相通。该楼为五进五开间二层建筑,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四周有门,其南墙开有东西两扇大门,门框、门槛全为宽厚青色条石,门口还砌有石阶。两旁直条石门框上,中间部分上下配有铁制马攀,据说是当年有快骑报信前来,系马之用,从中可推测大屋之主人非同一般。

  整座走马楼分前、中、后三厅,每厅前面都有石明堂。前厅虽为楼,也有楼窗,但没有楼梯,也没有楼板,向上一望,中间完全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大空间,名曰“通天楼”。中厅名曰“衣言堂”,为正厅,历来是望族后代操办红白喜事之处。上世纪40年代,正厅里设过私塾;新中国成立不久,正厅里也驻扎过准备去解放一江山岛的人民解放军,左墙壁上曾开辟过“战士的画”专栏,这四个字至今还依稀可辨,成了走马楼遗迹的点缀;解放初,正厅里还办过“妇女识字班”,闹过土地改革。后厅至今还算完整,2003年5月29日,在石明堂的上空曾出现数百只燕子和麻雀争食成千上万只白蚁的壮观场面,大梁被白蚁蛀蚀,有塌掉之危,现已进行修缮。

  纵观慈溪境内清代建筑遗存,通天楼仍为佼佼者。2003年12月,慈溪市政府将通天楼列为第二批文物保护点。走马楼建筑为木质结构,容易失火,当地镇政府为此在走马楼四周铺设了消防管道,安装了4只消防栓,还在走马楼内安置灭火器等消防设施。

  据老人们介绍,这幢房子的第一位主人,是从事木材经营的商人。木材堆放场地,在房子的西南方,叫树行漕。当年每逢十多只洋船泊于门前的河上,主人便要搭台唱戏,热闹非凡。后来干脆在东北角建了一座戏台,但这戏台破掉了风水,一户家资万贯的巨富,顷刻间便烟消云散,走向了破落……本报综合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