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昨天发布消息:经过4年多的努力,已突破岱衢族大黄鱼繁育养难关。这一攻关项目得到了以中国“大黄鱼之父”刘家富为代表的专家组的一致认定。而这,也意味着宁波在此方面的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大黄鱼是我国传统的四大鱼产之一,从黄海中南部到南海均有分布,尤以分布于东海海区的岱衢族大黄鱼品质最优。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狂捕滥捞和环境污染等原因,这一野生大黄鱼难以形成鱼汛,岱衢族大黄鱼也因此成为普通市民难以尝鲜的奢侈品。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宁波开始大量养殖来自福建的官洋井种群闽东族大黄鱼,并很快让大黄鱼成为我市海水鱼类养殖的主要品种。然而,由于10多代的近亲繁殖,大黄鱼种质严重退化,肉质和鲜味变差,销售价格也只有每公斤20多元。
据统计,2010年全市大黄鱼网箱养殖从最初的7万多只下降到8000余只,产量只有区区1600余吨。
“尽管我市在大黄鱼提纯复壮、杂交、多倍体等方面做过不少努力,但仍然找不到性状稳定、品质优良的品系。”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副院长吴雄飞称,尽快找到闽东族大黄鱼的替代品成为宁波渔业科研人员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从2007年开始,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牵头开展岱衢族大黄鱼人工繁育课题研究,在东海岱衢洋的中街山渔场先后捕获野生大黄鱼亲鱼200尾,经两年时间,驯养培育出8尾可繁育的亲鱼。而通过对这8尾亲鱼的驯养、促熟、催产和人工繁育,目前已经繁育出体长3.5厘米的苗种1000万尾。
在今年4月19日举行的岱衢洋野捕大黄鱼种质认定会上,上世纪80年代破解大黄鱼人工繁殖养育难题的福建省宁德市水产科技推广站研究员刘家富等专家经过对体型、脂肪酸含量等指标综合比较,认定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在岱衢洋采捕的野生大黄鱼为岱衢族大黄鱼。
“从养殖情况来看,味道更加鲜美的岱衢族大黄鱼有望在明年下半年到年底陆续供应市场,市民餐桌上将增添一道久违的美味佳肴。”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陈员祥称。
不仅如此,岱衢族大黄鱼成功人工养殖为宁波渔业转型升级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据记者了解,在今后5年里,宁波计划建设5个岱衢族大黄鱼健康养殖基地,2-3个岱衢族大黄鱼精品园,1个大黄鱼主导产业示范区,通过种质选育、养殖环境和养殖方式改良与优化、营养饲料及投饵策略优化等途径,努力使养殖岱衢族大黄鱼品质接近和达到野生大黄鱼。
宁波晚报记者 黄剑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