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位渔民捧着海鱼上岸,准备休渔。
从今天12时起至9月16日12时止,东海将进入一年一度的伏季休渔期。
今年已是东海休渔的第17个年头,目前渔业资源究竟恢复得怎么样?此外,由于黄海、渤海在今年与东海同步休渔,早已开始的南海的休渔期则要持续到8月1日,这是否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宁波水产品市场将迎来一轮涨价潮?
船老大们“刀枪入库”
5月31日上午10点30分,距离休渔最后期限还有1天时间。在象山石浦港,记者看到一幅“刀枪入库”的景象———狭长的码头沿线,已经整整齐齐地停满了归来的渔船,船上都插着红色休渔旗。
大部分渔船上已经见不到渔工,整个码头显得格外安静。现场只有一对大马力渔船正在卸鱼。“最后一筐鱼了,卸完就准备停靠了!”船老大张滨站在船舷上告诉记者。
张滨今年33岁,不到15岁上了渔船,18岁就当上船老大,可谓“老渔民”。不过刚开始,张滨并不能理解“休渔期”这项政策。
“以前总觉得捕鱼是天经地义的事,谁有本事谁去捕。大海这么大,鱼不可能被捕捞完。所以刚开始休渔禁捕的时候,我们觉得很不可思议,也不理解。”
而现在,规模和数量日益缩小的鱼群让张滨这些船老大越来越觉得“出趟海要碰运气”,也让他们越来越能理解“休渔期”了。
“就拿带鱼来说吧,以前的鱼群不仅数量多容易碰上,而且规模大,275匹马力的单拖渔船出趟海,基本上每艘渔船都能捞回来1500公斤—2000公斤。现在1000匹马力左右的一对渔船出去,加上鱼探仪等各种工具,运气好的话也能捞回来这个量,要是运气不好,基本就是亏本生意。”张滨边说边指着自己正在卸货的渔船,“刚回来的这趟就亏本了。”
张滨告诉记者,目前柴油价格已经超过了8000元/吨,雇工费至少要4000元。出海成本在2.5万元/天左右,周期一般为一个星期。“这趟出海就捞了青鲇鱼回来,卖了大概10万元,连本都保不了。”
而事实上,考虑到现在鱼难捞,捕捞成本又高,张滨已经减少了出海的次数。“年后到现在,我只出了4次海,前3次虽然不至于亏本,但是捞到的鱼也并不多,像条重0.5公斤以上的鲳鱼这种经济价值高的鱼也相当少,所以赚得也不多。”
而他并非唯一的例子。石浦港码头的许多大马力渔船都跟张滨有同样的考虑,因而减少了出海次数,“趴港”时间加长。“现在对‘休渔期’就理解得多了,渔业资源是应该要好好保护了。”
海洋仍需休养生息
据悉,今年象山县首次将单层刺网作业渔船纳入休渔范围,目前全县纳入伏季休渔的渔船已达到3000余艘,其中包括灯光围网、拖网(包括单拖和双拖)、拖虾作业、笼壶、流刺网、张网等作业渔船。
今年已是东海实行“休渔期”的第17个年头,对于恢复渔业资源的效果如何呢?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的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年实践证明,休渔确实对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有较明显的作用。
“首先渔业资源得到了保护。伏季休渔延长了渔业资源的再生时间,增加了海域生态环境的利用率,主要捕捞品种海域资源量明显增加;其次,渔业生产效益得到了提高。通过伏休期间的繁衍生息,种群数量、质量和品种都有了明显的好转。”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市面上诸如大黄鱼、大规格鲳鱼之类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确实越来越少见。上述负责人表示,海洋资源之所以匮乏得如此严重,主要是因为在上世纪实施休渔政策前,渔民缺乏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对鱼类采取过度捕捞,致使海洋资源恢复直到现在也缓不过劲来。
而现在,虽然各个海域都开始实施“休渔期”,但捕捞技术和设备日益先进,以至于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伏休效果。“除了‘休渔期’外,还需要对渔船的捕捞强度进行一定的控制。”
捕捞强度该如何控制呢?该负责人表示,自2002年以来,国家在严格控制近海捕捞作业船只数量的同时,已经开始把捕捞渔船渔民转产转业作为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区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现在,已经到了把各项配套措施完善起来,全力推进转产转业的时候了。”
宁波晚报记者 史娓超 通讯员 陈吉明 孙建军
新闻背景
宁波4654艘渔船今起休渔
中国宁波网讯 从今天中午12时开始,东海将全面进入伏季休渔期。届时,我市将继27艘帆张网作业渔船提前1个月休渔之后,又有4654艘各类渔船进入为期三个半月的伏休期。
据了解,今年农业部再次对我国伏休制度进行了调整。与去年伏休制度相比,今年除了将帆张网作业渔船提前1个月休渔外,还将刺网类作业渔船全部纳入休渔范围,时间与拖网类同步,均为6月1日12时至9月16日12时。同时,还首次将渔业捕捞辅助船纳入休渔管理范围,其他类渔船伏休时间保持不变。调整后,我市海洋休渔渔船总数将达到4681艘。
为确保我市实现第17年伏休渔船零违规,我市渔政部门对违反伏休规定的渔船,查获后一律扣船,时间延续开捕后半个月以上,并扣除当年柴油补助款、没收违法所得并最高处5万元罚款。
宁波晚报记者 黄剑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