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吴忠华在浙江省中医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现场采集。李先根 摄
“一想到能挽救他人的生命,我觉得这6年的等待值了!”昨天上午,浙江省中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心的病床上,驻宁波象山海军某部管理科科长吴忠华的脸上,除了疲惫,更有欣慰和自豪。
昨天上午9点,他在浙江省中医院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现场采集,来自陕西一家部队医院的医生在现场等待。昨天下午4点半,164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带上飞机送往陕西西安。昨晚8点左右,“生命的种子”植入受助对象的体内。
6年前接受采样立下承诺
生于1973年的吴忠华,江苏泰兴市人,在部队已服役20年。
6年前,象山县红十字会组织了一次面向部队官兵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活动,吴忠华所在部队的200余名官兵都进行了登记采样。回忆这个过程,吴忠华感觉“再简单不过了”。
然而,非血缘造血干细胞HLA配对成功的概率非常低,只有几十万分之一。配对程序也非常复杂,要经过初配、高配、体检等多道程序,要等到双方条件均合适的时候才能进入捐献环节。6年间,吴忠华感觉“等得花儿也谢了”。他一度以为,自己是帮不到别人了,但心中仍存期盼。
6年后配对成功兑现承诺
2011年春节前,吴忠华突然接到浙江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他,他与一名患白血病的甘肃籍男子造血干细胞分辨配对成功!
接下来,是再次采集、配对和检测。最终,吴忠华被确认符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条件,受捐助对象有救了。直到这时,吴忠华才把自己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透露给家人。
妻子很了解丈夫的性格,虽然心疼,但还是支持丈夫。吴忠华父母都在农村,文化程度不高,担心他们不理解,吴忠华一直拖着没说,最终才轻描淡写地把事情向他们给“点”了一下,企图“蒙混过关”。母亲没有多说,父亲则一个劲地让儿子不要操劳,多休息,早晚记得添加衣物。
得知配对成功后,吴忠华就非常注意自己的健康,生怕有个头疼脑热,影响了捐献。
“从春节算起,又过去了几个月,患者等不起啊,化疗越久越伤害身体。我早点捐,他就能早点恢复。”病床上的吴忠华说。
捐献前一天,吴忠华的哥哥和父亲一起从江苏老家赶来,两个不擅言辞的男人用自己的行动为亲人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