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江北区甬江街道举行校外文明中队成立暨“六一”庆祝活动。来自唐弢学校校外文明中队的外来工子弟们演出以“养成道德好习惯”、“说礼仪”、“环保时装秀”等文明环保为主题的精彩节目。(胡建华王晓彬潘莉莎摄)
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读书的费用越来越低,读书的条件越来越好,上大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就连农民老大哥也免费坐进了大学课堂。随着宁波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宁波人欣喜地发现,身边的优质教育资源多了,老百姓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也多了。
5年,教育经费翻一番
宁波在教育投入上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十一五”期间,我市各级财政部门每年在安排政府支出时,将教育支出列为优先保障对象。据统计,2006年以来,我市财政性教育经费从57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119亿元,年均增长达20.2%,其中市本级从12.42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26.38亿元,年均增长达20.7%;一般预算安排的教育支出从45.07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89.27亿元,年均增长达18.6%,其中市本级从8.25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15.7亿元,年均增长达9.4%。
在财政对教育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宁波人在孩子教育上的投资也一年比一年多。据2009年的一个调查,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已经成为我市居民继食品之后占据消费性支出的第二位。市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市区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1524元,增长10.8%。
8成以上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宽敞明亮的图书馆,崭新的环形塑胶跑道,每个教室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这就是地处四明山区的章水镇中心小学。校长自豪地说:“我们学校教学条件一点不比城里学校差,还是宁波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和浙江省示范小学呢。”
好学校越来越多,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多,这是宁波老百姓的共同感受。据了解,目前我市11个县(市)区全部成为省教育强县(市)区,全市97%的乡、镇(街道)被评为教育强镇,41所普通高中发展成为省级重点普通高中,共有154所普通中小学通过了省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Ⅰ类、Ⅱ类建设标准检查验收。全市义务教育段和高中段学生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比例已超过8成,如鄞州区13所普通高中、职业高中,除投资超亿元的鄞州高级中学为新建学校外,其余12所全部为国家级、省级重点高中。
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小。“十一五”期间,我市连续推出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包括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等各项工程,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水平。5年来,我市共计投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专项经费2777万元;完成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项目177个,建筑面积近27万平方米;完成中小学校舍改扩建面积350万平方米;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通过率达到83%,全部乡镇建成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中心初中。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办学水平大幅提高。
每年62万名中小学生免费读书
免费读书,这一直是老百姓心中的一个梦。早在2002年,宁波人的这个梦想便开始逐步实现。那年,我市公布实施《关于对市级经济欠发达乡镇(片)实施教育扶持的意见》,从当年秋季起,对全市14个经济欠发达乡(镇)和6个片区义务教育阶段的3.3万多名中小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助”政策,即免杂费、住宿费和补助其中一半学生的代管费。我市在全国率先走上了分步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之路。据统计,到2006年年底,全市享受“两免一补助”的学生已达12万人次,免去的费用总额为6000多万元。相当一部分贫困家庭孩子因为这一政策得以重新走回心爱的课堂。从2004年秋季起,资助对象进一步扩大到欠发达乡镇的高中生和大学生。
2006年,按教育部规定,我市开始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全市每年有62万名学生免费读书,免去金额达1.3亿元。2008年9月1日起,鄞州区率先对全区1.3万名普高学生的学费实现全部免除,这标志着从小学到高中12年免费教育在该区正式付诸实施。此举在浙江省属首创。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同享教育阳光。从2006年起,我市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步免除了学杂费、借读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2007年全面实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适龄儿童少年共同成长、就学环境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助学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规范管理等五项行动计划。截至2010年9月,我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共有25.4万人,接纳人数居浙江省各市第一,占全市义务教育段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18.3万人,占全市就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72%。
对照测评体系找差距
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国民教育一项有三大指标: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管理。现将相关文章摘录如下:
◆人均教育经费支出:A>450(元) B>220(元) C≤220(元)。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国家办学标准,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有具体的扶持弱校的措施;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管理。
◆学校管理:推行校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制度,政府部门定期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建立学校乱收费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谐。
外地经验
江西上高县四招推进教育均衡
生源质量是校际均衡的生命线,江西上高县采取了四项强硬措施确保生源质量均衡。一是实行“四考核四挂钩”控辍保学责任制,实行月报制度,有力地巩固了“普九”成果;二是坚决实行“划片、就近、面试”入学,严禁择校;三是坚决规范办学行为,严禁县城学校从农村录取学生和按学生成绩分班的行为,杜绝“校中校”“快慢班”;四是把重点高中均衡招生比例从25%增加到30%,从源头上遏制了初中“择校风”。
宁波日报记者 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