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宁波电(记者郑黎)浙江省宁波市通过构建“大宗食品购销路线图”,用科学的方法摸清食品来龙去脉,提升食品管理的规范性,增加食品安全的透明度,有效实现食品风险的源头预控。
早在2007年,宁波即在全国率先开展生猪、水产、蔬菜、豆类制品等4类大宗食品的“购销路线图”调查,摸清了市民餐桌上“两荤两素”的来龙去脉。此后,宁波又相继完成了牛肉、家禽、蛋品、食用油、大米和乳品购销途径的调查分析,形成了“宁波市10类大宗食品购销路线图”。
“购销路线图”的基本内容包括产品、数量、产地、供应商、运输线、销售渠道等,有关部门还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基本框架,实现数据共享和实时更新。通过构建大宗食品“购销路线图”,在现行食品安全“分段监管”体制下,比较有效地实现了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无隙监管。
为解决量大面广的初级农产品的安全,宁波市大力建设改造城乡农贸市场,提升食品安全流通业态。“宁波市场蔬菜购销路线图”显示,宁波蔬菜主要供应源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宁波市通过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和大型蔬菜配送企业,双管齐下,有效监管控制蔬菜食品安全。
近年来通过规范整顿,宁波在城区集中设置了5个屠宰场,生猪集中屠宰率达100%,并开展“猪肉质量IC卡网络追溯系统”建设,对进入屠宰场的生猪实施瘦肉精分批检测,近年来宁波市生猪瘦肉精检出率为零。
从2009年开始,宁波市每年投入检验经费3000余万元,两年多来,已累计实现各类食品实验室定量抽检11.8万批次,达到每年每千人4批次。宁波还加大对食品检测能力的投入,目前,全市拥有具有国家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37家,食品检验检测数量和覆盖面已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为综合利用检验数据进行食品风险监测评估,宁波开发了“食品检测数据共享系统”,全市食品监管部门和相关机构都能享用这个系统。2010年,宁波发布了国内城市第一份“食品安全报告”,以详尽客观的数据分析,与公众增进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增加食品安全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