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又一枚的炮弹陆续出土,数量之多让人咋舌。(周 琼 摄)
海防史专家忘却了自己的年龄,在现场进行测量。
这个在泥土中沉寂多年的炮弹“身高”约为44厘米,直径16厘米。
挖土机一铲子下去,挖上来的除了淤泥,还有两枚炮弹!昨天上午,镇海招宝山脚下的防空博览园外的工地上,一枚又一枚沉寂在泥土中多年的炮弹重见天日。
在这片离安远炮台旧址不到百米的泥土下,市政工人们挖出了12枚大小不一的炮弹;随后,赶到的公安民警和文保专家在现场总共清理出土188枚炮弹。
镇海海防文史研究专家洪余庆告诉记者,这批集中现身的炮弹很有可能是百余年前中法战争遗留物,而这一地点,也许是当年炮弹仓库旧址。
挖土机挖斗上嵌住了一枚炮弹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镇海区沿江路东段。此时,炮弹出土现场已经拉起了警戒线。
杨师傅是炮弹出土时的目击者。他告诉记者,上午10时30分左右,工友小张开着挖土机在沿江路上进行排水沟的挖土清理,一铲子下去,挖斗碰到了一些硬硬的东西。收回挖斗一看,大家愣住了:挖斗中赫然有两枚炮弹,其中一枚紧紧嵌在了挖斗上。
工人们取下了炮弹放在一旁,又继续施工,可是接下去的每一铲,挖斗上都会带上来几枚炮弹。大家将挖出来的12枚炮弹放在路边后,停止了作业,赶紧报警。
出警的招宝山派出所赵警官告诉记者,这里挖出炮弹已不是第一次。就在去年下半年,此地建造中国防空博览园的一幢大楼时,工人们也曾在地下挖出一枚炮弹。
赵警官告诉记者,下午,警方在采取有关安全措施后,会对此地进一步挖掘。
炮弹群现身让海防史专家“惊艳”
昨日下午,镇海地方史研究办公室和文保部门相关工作人员都赶到了现场。海防文史研究专家洪余庆激动不已。
根据现场测量,出土的炮弹中,较长的一类炮弹长约44厘米,直径16厘米左右;而较短的一类炮弹长约36厘米,直径约为15厘米。洪余庆告诉记者,根据他对一些清代炮船图片、实物的考证研究,这批出土炮弹的口径和形态符合中法战争时期许多清代炮艇所使用的炮弹。
据洪余庆介绍,中法海战时,曾有一艘名为驭远号的炮舰在石浦港附近被击沉,早些年,这艘炮艇被打捞上来。昨日,洪余庆特意带来驭远号的一些资料和图片进行比对,发现本次出土的炮弹和驭远号上所使用的炮弹口径相近,同时和威远炮台上曾使用的一座后膛炮使用的炮弹也十分吻合。
根据史料和这些炮弹所出土的特殊地理位置,洪余庆判断,这批炮弹很可能是1885年中法战争时镇海口海战的遗留物,这些炮弹的出土将为中法战争的研究提供许多实物资料。
洪余庆告诉记者,这次出土的大批炮弹都是未经使用的,而出土位置距离安远炮台旧址约百米,这里很可能是当年的一个炮弹仓库。
据了解,昨日,工作人员在现场清理出188枚炮弹。对于这批炮弹,有关部门将采取安全措施,并集中储存在一个妥善地点,同时邀请军事、武器专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考证,以还其真实的历史面貌。
宁波日报记者 周琼 包凌雁 镇海记者站 张寒 通讯员 王瑞军 实习生 叶子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