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中国对外贸易面临五大调整
昨天,陈文玲在演讲中指出中国对外贸易将会发生五大方面的调整。
首先,贸易方式将继续调整。第二,贸易结构将继续调整。第三,贸易生成地会发生重大调整。她解释,贸易生成地就是产生贸易量的主要制造业基地。第四,贸易流向地方面的调整,流向格局将原来的主要流向地区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转向新兴经济体,比如金砖五国、非洲经济体、南美等。第五,比较优势的调整更为重大。过去的贸易比较优势是建立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上,在“十二五”期间这种比较优势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出口商品将更加注重以创新驱动来应对成本压力、更注重产业链的集成和产业链的配套、同质化竞争的比重会降低、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将被更加关注。见习记者 王婧
宁波中小型外贸企业抱团、创新、转移
“我国已进入高成本时代!”桑百川在演讲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桑百川建言宁波中小型外贸企业“加快企业联手;加大创新力度;加紧转移阵地。”
他指出,在高成本时代的背景下,宁波中小型企业应该实质性的重组。“现在有些老板总希望自己产品能有绝对市场占有率。这是错误的!企业发展过程中绝对不能夜郎自大,闭门造车。”
桑百川也注意到宁波中小型企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他在划了一个“U”字形后解释说:产品链呈“u”形,处于“u”字两端的分别是设计和贸易,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底部是加工、制造、组转、物流等环节。因为受牵于设计和贸易,并竞争激烈。这些企业都会遭遇发展瓶颈。记者 朱菽剑
10年前在多哈见证中国“入世”
昨天,10年前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现场见证中国加入WTO这一重大事件的国际商报社总编辑张益俊先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回忆起当年中国“入世”的现场感觉,张益俊只有2个词:掌声和激动。
张益俊回忆,当晚11时30分,在多哈喜来登酒店萨尔瓦会议大厅,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主席、卡塔尔财政、经济和贸易大臣卡迈勒宣布:大会开始讨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主席吉拉德向大会报告工作组的工作,并向大会提交了部长级会议《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草案,请大会审议和通过。
“这个时刻全场都很安静,虽然知道这是个程序性的过程。”会议主席卡迈勒手中击槌轻落,标志着中国长达15年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结束,宣告了一个历史性时刻的诞生。
“这一记棒槌,我记得很清楚,时间是23时38分。”张益俊说,“那时候现场掌声一阵又一阵响起。”后面一个程序是中国代表团团长石广生(时任外经贸部部长)发言。
“我们《国际商报》第二天报道多哈入世的大标题是:世界从此改变。”
东南商报记者 殷浩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系记者王增芳、朱菽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