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宁波市民雨中畅享“文化端午”盛宴
稿源: 现代金报  | 2011-06-05 14:04:50

老师教同学们描红

  昨天是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虽然天公不作美,时大时小下了一整天的雨,但这丝毫不影响市民出游的心情。因为今年的端午节,宁波各大景区的传统活动实在太丰富了,吸引了不少父母带着孩子出门,享受家门口的“文化端午”盛宴。

  古学堂里,小朋友们参加“开笔礼”

  昨天早上9点半,位于镇海的“江南第一学堂”里传出阵阵民乐,来自镇海艺术实验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们排成两队,在启蒙老师的带领下,跨过智慧桥,意寓“鲤鱼跃龙门”。在这里,“开笔礼”大典正在举行。

  在古代,“开笔礼”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对每个读书人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学童在“开笔礼”上,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

  “开笔礼”上,担任启蒙老师的桂维诚现任中兴校友会副会长,他用江南第一学堂前身“中兴学堂”的创办者叶澄衷老爷爷的故事对孩子们进行启蒙。“叶澄衷当时在上海靠摆渡为生,他捡了外国人的钱包,却还给了人家,为人拾金不昧。最后,他成为了上海的五金大亨,还不断地做善事、办学堂。这里就是叶澄衷老爷爷办的。邵逸夫、包玉刚还有好多宁波帮的名人,都在这里念过书。”

  一旁跟着前来参加“开笔礼”的家长任妈妈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尹瀚洋9月份就要念小学了,来接受这样的传统文化的“启智”教育显得特别有意义。记者顺着她的眼光望去,小瀚洋在启蒙老师的教导下,第一次拿起毛笔,认真地描绘着一个“人”字。

  粽香阵阵,看看老凤祥“东家”住地

  提起宁波帮,郑氏十七房是一个值得一提的地方。昨天,虽然下雨影响了游客的数量,但不少游玩的市民大呼十分尽兴。

  记者看到,在这个明清古建筑群落里,每个房间的门口都已挂上了艾草菖蒲,特别有端午的气氛。一个古朴的小屋子里传出阵阵粽香,一位年约六旬的老妇人正在耐心地教游客包粽子。“这是毛笋壳、这是箬壳,都可以用来包粽子,你用箬壳包吧,软一点容易上手。”几名游客正在那里兴趣十足地埋头包粽子。带着8岁女儿前来的钱女士得意地向记者展示他们刚完成的“成品粽”,“我要把这两个带回去煮熟,这是她今天学着包的,晚上让她自己尝尝。”

  郑氏十七房的另一个历史展示区,常常可以听到游客发生一声声惊叹。“原来老凤祥银楼的主人郑熙是宁波人,还是这里出去的啊!”“原来‘英雄墨水’的创始人郑尊法也是这里的郑家人。”与同学一起来玩的宁波工程学院学生小叶大呼没想到,笑称自己与“宁波帮”名人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慈城城隍庙里,欣赏民间美术品

  昨天,慈城城隍庙特别举办的“五月五端午文化大展”,吸引了许多团队前来观光。

  一边听着地方戏曲,一边悠闲地观赏着古画、泥人、剪纸、布制品等民间美术品,一些游客连连按下快门。

  而在这里,缝香包、剪彩纸、折童玩、打中国结、画艾虎等“手工区”是最为热门的地方。不少小朋友聚在一起,讨论谁做的东西最像样。“你看你看,这是我画的老虎,颜色可漂亮了!”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开心地说。

  记者随机问了几个小朋友,发现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家对于端午节有什么传统项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基本上都能说得上来。“孩子们边玩边看,很多东西不用我们讲,他自己就学到了。”

  变化

  把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留住游客的心

  细心的市民可能已经有所体会,今年端午节,宁波各大景区不约而同地推出了传统文化活动来吸引游客,可以说是传统活动最为密集的一年。

  “我发现同样去过的景点,加入了不同的文化内容,变得很有意思。我们一家人今天去慈城玩了一天,我儿子在那里包粽子、画老虎、剪纸,几乎玩疯了。”在外贸公司工作的潘先生说,与端午相关的一些文化,与其一样样讲给孩子听,不如让孩子亲身体会。潘先生游兴不减地说:“明后天我们计划带孩子去象山,听说那里有渔灯展示还有特色端午点心,让孩子看看住在海边的人过端午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正是希望通过景区里融入文化内涵,让游客留得更久一点。”作为一名旅游管理者,镇海区旅游局形象推广中心主任李昌明表示,宁波许多旅游管理者都已经意识到,旅游与地方文化的传承两者相结合,可以产生巨大的产业链,“谁先找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点,谁就可以留住游客的心。”

【编辑:范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