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宁波新增7项国家级“非遗” 总数上升至21项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1-06-10 08:31:59

制作金银彩绣

制作余姚土布

烧制越窑青瓷 摄影龚国荣胡龙召

  中国宁波网讯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前公布,全国共有上榜项目365项。其中,我市有7项。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总数也因此上升到21项。

  新增的这7项“国宝”中,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曲艺三个门类中各有一项入选,分别是:奉化申报的布袋和尚传说,象山申报的海洋号子(象山渔民号子)和唱新闻;传统手工技艺有4项入选,分别是:鄞州区申报的宁波金银彩绣,宁海县申报的宁波泥金彩漆,慈溪市、上虞市和杭州市联合申报的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以及余姚申报的传统棉纺织技艺(余姚土布制作技艺)。其中,海洋号子(象山渔民号子)和传统棉纺织技艺(余姚土布制作技艺)属于扩展类的新增国家级“非遗”。

  而此次泥金彩漆和金银彩绣晋级“国宝”,也意味着我市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三金一嵌”已全部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今年6月1日施行的《非遗法》,取消传承人“终身制”,对于“不务正业”的代表性传承人,可以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的资格。这一做法旨在扭转现在非遗保护中普遍存在的“重申报轻保护”倾向。“宁波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孔燕说,宁波从2009年开始探索将非遗项目、传承人、传承基地进行捆绑申报的做法,即要申报市级非遗项目,必须先确定好该项目的传承人和传承基地,否则就不具备申报市级非遗的资格,以期加强对非遗保护的力度。按照这一标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去年对第一、第二批市级非遗进行了重新审查,最终确定了116项市级非遗,“将那些没有传承人或传承基地功能不足的项目都去掉了,比之前公布的少了十多项”。

  宁波晚报记者 梅子满

  7项新“国宝”简介

  布袋和尚传说

  布袋和尚,唐末五代著名僧人,生长于奉化长汀村,出家圆寂于奉化岳林寺,曾在雪窦寺讲经弘法。布袋和尚传说孕育于五代,至宋代开始流传,经元、明、清、民国以至新中国发展丰富,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文学作品。主要内容有布袋和尚身世来历、童年趣事、出家圆寂、解危济困、抑恶扬善、僧俗和谐等,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地域性和神奇性。传说的流传区域:国内有浙江、福建、云南、四川等省,国外有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唱新闻

  “唱新闻”,又称“锣鼓书”,广泛流传于象山县及周边北仑、鄞州等地的古老曲艺品种,影响遍及舟山市的岱山、普陀等。象山境内的唱新闻皆用象山土腔土调演唱,内容都是本地风土人情,所以又被称作“象山唱新闻”,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其表演形式为一人说唱兼锣鼓伴奏,唱词多为七句,也有长短句,双句押韵。演唱时艺人挎花鼔筒(坐置在膝上)左手提小锣,右手小指与无名指夹鼔槌,拇指与食指拿鼔板,自敲自唱,有时也有二人分持锣鼓同唱。传统节目有《吊发圈》(象山始创)、《笼箱记》、《玉手坠》等。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电视机等现代传播媒体的普及,唱新闻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亟需保护。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