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图为驱蚊软件在手机中启动。 记者 徐佳伟 摄
夏日炎炎,蚊虫横行。晚上睡觉时,如果被蚊子骚扰,那将会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睡不好,第二天的学习工作效率也大受影响。为了驱赶蚊子,人们想出了许多法子:点蚊香,喷杀虫剂,在身上涂抹些驱蚊花露水,还可买些驱蚊草来放在室内。
现在,如果有人说手机也可以用软件来驱蚊,你信吗?上网搜索一下,可以很方便地找到“驱蚊软件”,下载后安装在手机上,据称软件一启动,手机就有驱蚊效果了。由于这一驱蚊方法新颖,似乎又很方便快捷,引得许多年轻人争相尝试。可它是否有效呢?让记者带你一探究竟吧。
确有不少人试过“驱蚊软件”
记者在天一广场附近随机采访了几位过路人,问问他们是不是听说过“手机上安装了专门软件就可以驱蚊”,有人连连摇头表示闻所未闻,但也有人说起来好像精通于此。
“我们寝室住了四个人,有的习惯用蚊香,有的不习惯蚊香的味道,喜欢用电蚊香片,所以很难统一。”在宁波大学读书的大三学生海燕告诉记者,她在网上一个论坛里看到,有网友在讨论手机驱蚊软件,她觉得挺好玩,既不费钱也不麻烦,就下载了一个装上试试。“但用了感觉没啥效果。”海燕这样评价。
家住江东幸福苑的曹先生接受记者访问调查时,表示他也曾使用过驱蚊软件。“我是O型血,夏天一到特别容易招蚊子。只开电风扇又不驱蚊,点蚊香又怕对身体不好,所以每天晚上都睡不好。”曹先生说,女儿帮他上网查找驱蚊偏方,没想到一查查到了好几个手机驱蚊软件,女儿立即下载了一个让他试用。“头一天用用,感觉还行。但接下来几天不见效果了,蚊子照咬不误。我也弄不清,这驱蚊软件到底是有效还是无效。不过,手机上用了这软件挺费电,刚充满电的手机,一下子就用光了。”
原理是模仿蝙蝠或雌蚊声波
手机上安装软件来驱蚊,有没有什么科学原理呢?记者上网进行搜索,查看了多款手机驱蚊软件。在这些软件的介绍中,大多标称使用超声波驱蚊。
有的软件有多种频率可调整,声称频率越高击退蚊子的范围也越广。有的软件还注明驱蚊效果超强,能对付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蚊子。但提及驱蚊的原理,主要集中于两种——
第一种原理,驱蚊软件是模拟发出蝙蝠的超声波。因为蝙蝠是蚊子的天敌,一般认为,蚊子能够识别并躲避蝙蝠发出的超声波。
第二种原理,依据动物学家长期研究发现,雄性蚊子不会叮人。雌性蚊子在受精产卵的过程中,为补充营养顺利排卵生产,才会叮人吸血。而在雌性蚊子受孕期间,不能再与雄性蚊子交配,否则会影响生产,甚至有生命之忧。因此,雌性蚊子会竭力躲着雄性蚊子。驱蚊软件就是根据这一原理,模拟各种雄蚊翅膀抖动的声波,来驱赶雌性蚊子。
记者体验没感觉有驱蚊效果
手机驱蚊软件到底有没有驱蚊效果?记者决定自己来体验。
记者在网上随意选了一款名为“超声波驱蚊”的软件下载,安装在手机上后启动。手机上会显示三个驱蚊频率供选择,5米驱赶范围(5Hz-15Hz)、10米驱赶范围(5Hz-20Hz)和15米驱赶范围(5Hz-25Hz)。若选择15米驱赶范围,手机会发出吱吱吱的响声;若选择5米和10米驱赶范围,则听不出什么响声。
记者选择15米驱赶范围进行驱蚊,手机发出了吱吱的驱蚊声,但蚊子照样在耳边嗡嗡地叫个不停。记者的手机从晚上10点开始启动驱蚊软件,一直到次日早上6点,并没感觉有驱蚊效果,充满电的手机已被耗完电。
记者又试用了几款下载量较高的驱蚊软件,包括“电蚊香”、“驱蚊大师”、“驱蚊神手”等,但同样没感觉到什么效果,蚊子照咬不误。
专家认为不太靠谱建议少用
许多专业人士表示,手机软件驱蚊在理论上可行,业界也有人研究过利用超声波驱蚊,但至今尚无确切实践结果能证明其有效。也就是说,现在网上流行的手机软件驱蚊一说,有些不靠谱。
针对网上解释的驱蚊软件的第一种原理,中国声学学会的有关人士指出,人耳一般是听不见超声波的,驱蚊软件发出有声音的所谓“超声波”,其实是在忽悠人。有关人士还指出,目前确实有厂家研究过利用超声波来驱蚊,但在国内,没有经过正规科研机构验证其效果。在技术上,可以设计出手机和电脑都发出超声波,但实际中手机的音响能否响应达到超声波的频率,这个还有待探讨。
针对网上解释的驱蚊软件的第二种原理,生物专家说,确实有雌性蚊子在怀孕后不再交配,但大部分雌性蚊子是会多次交配的,而且多是雌性蚊子发出求偶的声音,所以即使手机软件模拟了雄性蚊子翅膀抖动的声波,雌性蚊子并不会排斥。而且,不同蚊子发出的声波也不一样,一种软件只能模仿一种声波,对其他不同声波的蚊子,并不能起到防范驱赶的作用,比如美国制造的驱蚊软件对宁波的蚊子就没有什么效果。
对此,记者还咨询了一些医学专家。他们表示,手机持续不断地发出刺耳“吱吱”声,人们若是长时间收听,不仅对人的听觉不利,还可能使人产生烦躁焦虑情绪。此外,医学专家还表示,目前手机普遍认为具有一定的电磁辐射,婴幼儿及孕妇最好不要接触,至于利用发射声波驱蚊的方式,无论是否有效,软件发出的频率到底对人体危害有多大,仍没有一个权威评价,使用应小心,尽量少用。
宁波晚报记者 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