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名称:越窑青瓷粉盒
年代:五代
质地:瓷
来源:藏家征集
尺寸:直径10厘米,高3.3厘米
现状:完好
器物说明:
扁圆形,子母口,直壁,浅腹;盖面较平,素面,近边缘饰凹弦纹一周。胎色灰白,胎质致密;釉呈湖绿色,釉色青纯润泽。底部留有支烧痕。造型优美,工艺上乘,为越窑秘色瓷。
(陈青 整理)
茶鍑、茶臼、执壶、茶入、茶匙、茶筹……这些词儿是不是听着很耳生?不过,望文生义,猜猜也跟茶有关——没错,这些都是茶具,而且还有人专门喜欢收藏它们,为伊散千金为伊人憔悴。刚刚当选“宁波当代十大收藏家”的陈钢,就以痴迷古茶具而闻名于收藏圈。
现任海曙区收藏家协会副主席的陈钢告诉记者,自己从1994年开始涉足古董收藏,起初藏品种类很杂,后来,他开始侧重收集陶瓷,从2006年开始,主攻茶具收藏。他收藏的特点是,以搜罗完整系列的唐宋茶器为目标。其茶具材质多样,除各个窑口的陶瓷茶具外,金银、铜铁、石质、漆器,凡在历史上曾经充当过茶具的均悉心收集,并对之认真研究及解读,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看法。
跟着兴趣选择茶具收藏
为什么藏品范围会越来越窄呢?对此,陈钢的解释是:“这也是跟着兴趣走。”最初玩古玩,他没有明确目标,见到喜欢的,价钱还能承受,就爽快地买下。因为他和妻子都挺喜欢喝茶,了解茶文化,无意中他收集了数十件茶具。一次喝茶时,他萌发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把茶具作为我的收藏和研究方向呢?”于是,他在自己原有的茶具藏品基础上,又不断加大投入,目前形成了800余件茶具的收藏规模。
记者应邀走进陈钢家欣赏他的部分藏品,只见书房的L型大壁柜里,形色各异的茶具济济一堂,既有至今仍在沿用的茶壶、茶杯、茶盘,也有已经在现代生活中消失的茶鍑、风炉、茶碾……陈钢介绍说,他在收藏茶具时,特别注意茶具的代表性,哪个朝代、哪个窑口出的,就收一件精品,尽量不重复。积累起来,就是一部茶具发展史。陈钢捧出他钟爱的一套唐巩县窑风炉和茶鍑,炉体造型轻盈,送炭孔镂刻细腻精致,且通体施蜜黄釉,这在风格古朴大气的唐代茶具中难得一见。另一件宋代酱色釉小茶入(茶叶罐),轻巧有木质感,外观朴实无华,做工细腻但不张扬,在日本茶道界有一个显赫的名字叫“茄子”。当年曾出口日本,今天仍被日本人视为国宝。他的珍藏中还有两套邢窑、巩县窑茶具,据说数量和质量超过国家博物馆。
陈钢笑称,这些年藏品越来越多,却基本上有进无出。给宝贝们打扫卫生之类的活,也都是他亲历亲为,别说不敢请钟点工,连妻子也不放心让她打扫,深怕有个闪失。
收藏研究相得益彰
听收藏界人士说,收藏茶具、瓷器,专业性很强,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知识储备,很难保证藏品质量,也很难坚持下去。但这对从小喜欢文史、爱好艺术的陈钢来说,似乎不是什么难题。多年来,他边收藏边钻研,在《收藏家》等专业杂志上,发表关于茶具收藏和历史演变的论文。与此同时,他所收藏的茶具也多次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天一阁等处专题展出,得到众多文物和茶博专家的高度评价。他说:“我从兴趣爱好出发,再深入了解藏品背后的文化历史,收藏的天地广阔了许多。”
说到最近的计划,陈钢说他刚刚写完一本推广茶文化的专著,正交付出版;另外,他也正积极寻找合适的地方,建立私人茶具博物馆,向公众展示自己的茶具藏品,让更多的人通过古茶具,了解和喜爱悠久的中国茶文化。
王颖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