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水库拦蓄山洪 宁波"平顺"经历四轮强降雨考验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1-06-21 07:11:11

  昨天上午,我市首家可提供宁波气象站数据的晨光气象观测站在江北区第二实验小学内落成启用。该气象站分为人工观测和自动探测两部分,由该学校各个年级中选拔的小“气象员”担任观测、记录。图为小“气象员”正在观测气象。记者王增芳通讯员王建跃摄

  连续四波强降雨终于告一段落,终日泡在雨里的甬城歇了口气。和浙江中北部洪水肆虐相比,宁波此番降雨带来的汛情却相对平稳。

  在这场强降雨大考中,宁波何以能交出“平顺”的答卷?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吕振江认为,宁波没有发生全流域性洪水,仅仅是姚江流域两岸出现了一些内涝,客观上对宁波比较有利,同时,宁波已建成的水库工程拦蓄了山洪,避免了山洪转成平原的涝水,也是关键原因之一。

  大中型水库拦蓄了山洪

  “30座大中型水库中,只有四明湖水库在前天早晨泄洪。”吕振江说,山区的雨水被大中型水库拦了下来,山洪没有转变成平原的涝水,这就避免了对平原和城市造成损害。

  截至昨晚7点,全市30座大中型水库蓄水量为8.19亿立方米,蓄水率从此前最低时的44%提高到目前的78.6%,比6月4日增加蓄水3.56亿立方米。

  3.56亿立方米的水,可比2个白溪水库的正常库容还多。“如果今年的山洪都泄下来,排到江河里,宁波平原地带成灾的可能也是比较大的。”吕振江因此认为,宁波近些年建成的水利工程这时发挥了很大作用,“功不可没”。

  市水利局局长张拓原介绍说,宁波作为全国重要防洪城市之一,近些年,全市先后开展了“城市防洪”、“骨干排涝河道”、“百库保安”、“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建设。目前我市城区防洪(潮)标准总体已达到100年一遇,县级城区防洪标准基本达到50年一遇,重要城镇和沿海防洪(潮)能力也已基本达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共对16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在全国两次该项工作考核中,连续排名前三。据统计,2000年以来,我市水利防灾累计减少经济损失高达100亿元。

  姚江水12天里换了五遍

  这几天,可把姚江大闸的工作人员忙坏了。从本月9日算起,姚江大闸24小时值班,候潮排水已经连续12天了。

  “这样24小时值班连续排水是少见的。”市三江河道管理局涵闸科科长吴迎燕昨天下午对记者说,为最大限度缓解姚江上游的受涝压力,截至昨日,姚江大闸已排泄水量近2.6亿立方米,充分发挥了水闸排涝功能。

  吴迎燕说,余姚蜀山大闸以下的姚江库容约在5300多万立方米,这个排泄水量,相当于把姚江水换了整整五遍。

  市水文站站长杨辉说,沿江碶闸在这四轮强降雨过程中,一直密切监视水雨情变化,根据雨量及上游来水情况,全力以赴排水,城区没有发生大面积的内涝现象。

  据杨辉提供的数据,通过甬江和奉化江的沿江大小碶闸排泄水量在1.2亿立方米,这是宁波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的第三位。

  吴迎燕告诉记者,由于受下游高潮位顶托影响,大闸排水下泄缓慢,目前姚江水位仍在警戒水位以上,不过水位正在回落,预计今天就可降至警戒水位以下。

  全市800人次进行了转移

  水库的水如何调蓄,何时启闸、闭闸?是否泄洪?河网的水何如调度?这些都要靠市防汛防旱指挥部这个“中枢神经”去下达。

  15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加强了对江河、水库、湖泊蓄泄调度。同时组织水利、农业、国土、城管等成员单位下派工作组,赴各地指导防汛减灾工作。

  吕振江告诉记者,在强降雨过程中,市防指作出紧急决定,应急打通在建的姚江东排工程化子闸上下游围堰。

  “打通围堰后,就让江北的水能通过镇海的澥浦大闸入海,使得江北的水位尽快下降。江北排水此前都要通过姚江大闸,在建的姚江东排工程实际上就是打开东面的第二通道,即可减轻姚江流域的排涝压力。”

  吕振江称,这几年我市水利经过大建设大投入后,不仅在防洪、防台、排涝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特别是在非工程措施上,如监测、预警、预案、转移等方面有一整套的制度都排在全省的前列。虽然这几轮雨持续时间长,但目前没有收到人员伤亡报告。

  市国土资源局何国强表示,全市25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上,现在都有工作人员在巡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处置。

  “前天凌晨,大榭岛一处出现小型滑坡现象,部分民房受损,而居民在这之前就已经得到安全转移,因此没有人员伤亡。”他说,宁波已经进入了地质灾害易发频发高发期。今年的情势可以说是近50年来,除台汛期外情况最复杂的一次。目前,全市已有800人次进行了转移。

  东南商报记者 张昊 通讯员 胡章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