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出到日落,日长超过14个小时,今天我们将经历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
根据新近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今年夏至的准确时间为6月22日1时16分。天文专家表示,夏至后不久,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将随即到来。
长尽夏至
今天凌晨5点不到,我们就迎来第一缕曙光;晚上近7点,我们才送走最后一抹晚霞,全天日长超过14个小时。(注:这里说的是天文日出和天文日落)
14个小时并不是极限。今天,在北半球,越往北日长越长,根据常年统计,像北京可以达到15个小时左右,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到17个小时以上。
这么长的白天,会不会感觉“度日如年”?人们早就总结出了经验:“要嬉夏至日”。
立竿无影
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不同,夏至和春分、秋分、冬至是通过太阳高度的变化体现季节的特征。
夏至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90°,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7’)。如果有幸在北回归线附近,那么拿根竿子立在太阳下,可能会见到“立竿无影”的现象。
宁波地处北纬28°51'至30°33',距离北回归线是有点距离。不过今天除了午后局部地区可能有雷阵雨外,白天还是多云天气为主,趁太阳露脸时,不妨可以尝试一下。
晚娘拳头
夏至的到来意味着炎热天气步步逼近,民谚说得很形象:“夏至日头,晚娘拳头”(注:晚娘是后妈的意思),毫不留情。
市区从昨天开始升温,达到30.6℃,接下来三四天日最高气温仍维持在30℃以上,最高达34℃~35℃。气象专家分析,升温主要是因为近期暖空气势力加强,而冷空气势力偏弱。
今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还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中。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第3个“庚日”才为入伏,也就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预计今年7月中旬入伏,极端最高气温在40℃左右。
晴雨多变
昨天午后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外出的人们措手不及,淋成了落汤鸡。今明两天也同样是午后局部有雷阵雨的天气,大家出门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
夏至过后,像这样的雷阵雨天气也开始逐渐增多,尤其是在午后或傍晚。这种雷雨天,来得快去得也快,而且降雨范围不大,因此就有了“夏雨隔田坎”的说法。不过由于雷雨下雨范围比较集中,短时雨量大,还是容易形成局部地区灾害。
夏至又恰逢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多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吃面纳凉
在清代以前,每到夏至,文武百官都要放假回家与亲人团聚,名曰“歇夏”,而民间也有“歇市”的风俗。
尽管放假习俗已经取消,但“立夏日,吃补食”的观念还是传承下来。“酷暑将至,人容易被暑气所困导致食欲不振。”民俗专家沈志远说,因此夏至也被称为“夏滞”,更有称重习俗,提醒人们多吃一点,不要让自己瘦下去。
在夏至的诸多饮食习惯中,最广为流传的就要数吃凉面了,民间更有“端午馄饨夏至面,吃仔牛介健”的说法。沈志远说,除了寓意消暑,更是因为此时正值新麦上市,做成面条尝鲜。
夏至正处于梅雨期,天气闷热潮湿,不妨吃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苦笋等增强脾胃功能;或适量食用大葱大蒜杀杀菌。
东南商报记者石承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