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新生活从这里起步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6-22 10:55:44

  不久,这位戒毒人员的父亲去世了,民警本着人文关怀,再次驱车把这名戒毒人员送到老家,让他和父亲告别,并代表戒毒所的全体民警,在他父亲的遗体前敬香。民警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打动了这名戒毒人员,他表示自己一定要戒掉毒瘾,否则“不但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更对不起关怀我的监管民警。”

  奉化籍戒毒人员毛某因静脉注射海洛因,臀部烂出两个黑洞,脓血从洞内流出来,疼痛万分。入所后,女子戒毒区立即组织了医疗组为其治疗,并提供特别护理。医生每天忍着难闻的味道为她配药、换药,清理伤口。护士一边护理,一边不忘疗心。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毛某生理上完全脱毒,臀部的黑洞慢慢愈合。出所时毛某一身轻松,她说:“我今生再不下决心戒断毒瘾,就对不起戒毒所里的医生。”

  戒毒所监管人员是些什么人?

  宁波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成立于1997年7月,连续八年被公安部评为一级强制戒毒所,荣获全国和省、市荣誉30余项,二次荣记集体二等功。戒毒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那些默默奉献的监管民警、医生和护士们。

  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主治医生职称的王剑跃,是全省公安戒毒所管理人才。他说,吸食新型毒品人员增多是一个新动向,长期吸食新型毒品易使人产生冲动、妄想、偏执和幻觉等精神障碍,甚至还会自残、持刀伤人。为此,他与戒毒所医生一起积极探索创新了戒毒治疗与精神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戒毒治疗方法。慈溪有位戒毒女,入所时幻觉严重,人格和认知功能缺失,王剑跃与医生一起对她会诊,实行心理治疗和生理脱毒治疗,最终使她心理康复和生理脱毒回归社会。如今这个方法已经在全省推广应用。

  今年30出头的女监管民警邬慧丽和丈夫胡桥都是宁波人,双双被评为全市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标兵。从1998年起,邬慧丽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份特殊的工作。2004年,当她和同在戒毒所担任民警的丈夫结婚后,毅然把家安在奉化。

  她告诉记者,在奉化安了家,不必像以前那样起早摸黑宁波奉化两地奔,工作也安心了。个子不高的邬慧丽看上去有点瘦弱,但她其实是一个内心十分强大的女性,而且凭着女性特有的细心,去观察戒毒人员的情绪变化并有的放矢。

  她曾经负责监管过一个吸掉百万家产的女性,在谈话时那位戒毒女只说了一句话,“未婚夫也不要我了,做人真没有意思。”凭着对女性的了解,小邬认为恋爱中的女人一旦失恋,很多会自暴自弃,甚至会走向极端。她就格外注意这个戒毒女的一举一动。一天深夜,这个戒毒女趁寝室里的人睡熟之际,把袜子系在窗栏上准备自杀,幸亏小邬和值班巡视人员未雨绸缪,及时发现,才未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第二天一早,小邬马上开始做她的思想工作,希望能解开她的思想包袱,“你以为死能解脱一切,其实你这种方法是自欺欺人,你还有父母姐妹,你考虑过家人的痛苦吗?”

  接着,小邬又和戒毒女的未婚夫联系,说服他来戒毒所共同努力劝说。小邬告诉戒毒女的未婚夫,“你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应该担起帮助她的任务,难道她的遭遇你没有一点责任吗?”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让戒毒女的未婚夫也认识到自己没有尽到责任,答应来助一臂之力。最终,在小邬和戒毒女未婚夫及家人的共同的努力下,这位戒毒女成了戒毒积极分子,回归社会后,重新开始了新生活,而且圆了创业的梦。

  戒毒人员的性格五花八门,但在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监管民警们只有一个念头,只要用心去做,事情就会越做越好。目前,从戒毒所生理脱毒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已有17000余名。对此,戒毒所政委邬瑞春说:“戒毒所成功挽救一名吸毒人员,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增加了社会的一份和谐,今后,我们要继续努力,把戒毒工作做得更好,使更多的吸毒人员摆脱毒瘾融入社会。”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