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可一切向钱看
旧的收费项目还没取消,新的收费项目又出来了。老百姓“减负”的喜悦感,看来要随着银行的如意算盘大大缩水了。
商业银行费项目已多达3000种。有网友说,在增收这一导向下,3000种不会是极限,也许还会有更多“创新”收费项目。
网友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其实,向老百姓增加收费项目,已成为近年银行牟取利润的一种手段。例如短信通知费,被指成本仅有0.1元~0.2元/月,却要用户支付3元~5元/月,利润率高达30~50倍。有的银行仅此一项就可每月进账上亿元。
再拿广遭老百姓诟病的ATM跨行取款手续费来说,各个银行设置ATM机,本来就是为了方便客户,形成规模服务的群体效应。否则,怎么吸引客户办理和使用借记卡、信用卡呢?再说,开设自助业务,原本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给银行自身节约成本。然而,银行却开始动脑筋把运营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了。这样下去,以后进银行网点是不是要交“进门费”?在排队区等候是不是要交“座位费”?因为网点运营、在网点里安放供客户休息的椅子,这些跟铺设ATM机一样,也是有成本的啊。
银行还有一个业内通行的理由——某某收费项目国外就有,我们在向国际接轨。试问,收费“接轨”之后,服务“接轨”了吗?
我们觉得,银监会有必要把3000种银行收费项目通过媒体或各家银行官网进行公示。至于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不能光由银监会和发改委说了算,要让需要缴费的普通客户也来评判评判。公开透明,才有可能让银行收费趋于合理。
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