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暨市次坞镇溪埭村弯弯曲曲的小巷尽头,红色采访团一行终于来到了享誉已久的俞秀松故居。故居坐北朝南,是一栋晚清四合院式的楼房建筑。屋内颇有历史感的四方桌、雕花床等诸多摆设已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灰,仿佛在诉说曾经的故事。
俞秀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杭州“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1919年初,那是他最后一次回家。离家前,俞秀松留下了一句话:“我这一次出去,就要等到全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饭吃才回来了。”可这一去,他再也没有回来。“当时家里人谁都不知道他在搞革命。”俞秀松的侄子俞治华回忆道。
故居大堂内,俞秀松字迹俊逸流畅的家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给弟弟俞寿乔的信大意是:你已长大,是家庭重要的成员,应肩负起奉养长辈的重任。我这辈子怕是要为理想而活了。1919年,俞秀松义无反顾北上。
俞秀松在“五四运动”中是杭州学生运动的领袖和先驱,后来还参与创办《双十》半月刊(后改为《浙江新潮》),在浙江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1921年3月,受共产国际的邀请和上海党团组织的委派,他到苏俄莫斯科出席少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1925年,他第二次赴苏俄,进中山大学学习,担任学生会主席、党团书记。但这次赴苏,给他最终的命运埋下了伏笔,他不满王明等人在副校长米夫的支持下搞宗派主义活动,几次尖锐地指出他们的问题,遭到忌恨。
1935年,联共(布)中央决定以俞秀松为组长,派遣25人小组进入新疆,协助盛世才工作。到新疆后,他被任命为省立一中校长和新疆学院院长,并主持反帝联合会日常工作。他坚持公道,查办了盛世才岳父邱宗凌违法乱纪、谋财害命的案件。两年后,昔日同学,王明、康生途经新疆,给俞秀松扣了一顶托洛茨基分子的大帽子,借盛世才之手将他逮捕入狱,宣泄私愤。俞秀松最终被押解至苏联,错判死刑。1962年,国家民政部追认俞秀松为烈士。
记者手记:“俞秀松是我们次坞镇人民的骄傲,也是我们镇一张响亮的名片。”次坞镇副镇长俞碧霞对记者说。毗邻杭州的次坞镇以杭州后花园著称,近些年来,该镇以纺织、化工、建筑等特色工业迅速崛起。在发展红色旅游上,次坞镇也下足了工夫,“我们正在拓宽思路,积极发展红色游和乡村游,让更多的访客知道,烈士的故乡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俞碧霞对此颇有信心。
实习记者 厉晓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