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全社会都来关心中小企业转型发展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6-27 06:59:58

  本报今天刊发的《民营企业为何难长大》一文,切中要害,论述深刻,给人以启迪。周阳敏系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10多年前开始研究浙江民营经济,曾撰写过许多相关论文著作。在获知宁波日报开展“五千万元现象”大讨论后,他在梳理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宁波民企发展状况,提出了新颖独到的见解和观点,为本报第一阶段报道(成因篇)画上了圆满句号。在此,我们向所有参与大讨论的国内外专家,企业界、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扎实推进“六个加快”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在年初启动了“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主题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广大机关干部“五找八问”,各级各部门拉高标杆,全市燃起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呈现出了人心振奋的可喜景象。这股激情、这般景象,也深深触动了众多企业家,大家纷纷反思“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落后观念。宁波爱使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文良就是其中一位,他给本报来信讲述了创业心路,并提及5000万元门槛问题。经过广泛深入调研,我们发现5000万元是宁波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比较明显的分水岭。由此,本报于5月30日刊发了《一封企业家的来信》,并推出“五千万元现象”大讨论。

  这次大讨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从企业界到理论界,从政府部门到行业协会,从市内到市外,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本报先后选登了上百位企业家、专家、读者的来信。不少基层干部群众认为,“五千万元现象”这个问题提得好,提得及时、提到要害,通过讨论可以唤起社会各界共同关心中小企业发展。“五千万元”只是一个约数,它是小企业向大中型企业过渡、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从简单贴牌到自主创新跨越的代名词,本报讨论这一现象的实质就是关注中小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如何做大做强等话题。综合各方讨论观点,“五千万元”之所以成为企业发展一道槛,既有企业经营者的动力和能力等主观原因,也有政府引导扶持政策力度不够、社会尊重企业家创造氛围不浓等客观因素。

  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需要由一个个企业实体来支撑,发展方式转变最终要落实到一个个企业的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企业能否转型发展,能否做大做强,直接关系到宁波能否创造科学发展的新优势。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关键要依靠企业家自身的努力,当然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还需要有浓厚的创业创新文化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本报将在“五千万元现象”大讨论后续报道中,介绍一批企业跨越发展门槛的成功经验,报道各地各部门鼓励支持企业发展的创新举措。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