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红色记忆:17朵血色浇灌的小红花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1-06-28 08:47:19

林勃资料照片

  ■红色记忆

  在镇海区小港镇青峙村,距离青峙小学约200米的地方,林勃烈士的墓就屹立在公路北侧。林勃和17朵小红花的故事,仍深刻地留存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

  日前,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致信本报“四明赞歌”专版,讲述了林勃烈士的事迹。曾长期在小港区委工作的80多岁的周友甫老人,也讲述了他所了解的林勃。

  爱人送他一件毛衣

  林勃,原名林圣楣,1918年出生在小港黄跟(现为开发区)一个贫寒而普通的农民家庭。林勃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年幼的他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开始萌生出救亡图存的革命理想。

  1938年3月,林勃离开家庭,参加了镇海战时政治工作队(简称“政工队”),经常和队员们一起到长山、大碶、柴桥等地,出墙报、开歌咏会、表演话剧,想尽办法宣传抗日救亡、抵制日货等革命活动。林勃工作积极、思想进步,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林勃与另一名党员余也萍产生了恋情,两人既是恋人又是战友,相互支持相互关爱,甚至曾说过,必要时,就在刑场举行婚礼。每每与人讲起这一细节,周友甫都满怀唏嘘,“多好的两个年轻人啊。”

  为了革命,这对小情侣经常要忍受两地相思的苦楚。余也萍织了一件毛衣送给林勃御寒。也就是这一件粉色的毛衣,见证了林勃英雄的遭遇。

  那一个日月无光的重阳节

  周友甫说,林勃的战友们曾写了一首诗纪念他:“青山埋烈士,荒草泣英魂。月白梦初醒,霜林染血痕。”林勃牺牲在一个重阳节,因此多年来,这个传统节日在当地人的心里便有了别样的意味。

  1941年4月19日,镇海工委把包括林勃、余也萍在内的多位党员调派到慈溪龙山参加敌后游击队。在一次运送枪械的途中,敌人半路杀了出来,多位同志牺牲,林勃和余也萍则撤出三北,又来到镇海江南一带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1941年10月28日,这一天是农历重阳节,也是林勃惨遭日寇毒手的日子。那时候,林勃是江南独立中队(简称“独中”)指导员,随队驻在小港青峙村,准备翌日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不料国民党驻鄞东土顽霍中柱部集中优势兵力,在凌晨发起突袭。

  敌众我寡,为保存实力,“独中”不得不撤离。这时,盘踞在镇海城关的日军也闻迅赶来。“独中”腹背受敌,情势十分危急。在掩护部队撤退的过程中,林勃不幸被捕。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和日军的威逼利诱,林勃丝毫不为所动。气急败坏的日军连刺了林勃17刀!林勃牺牲了,那一件寄托着爱与希望的毛衣,瞬间被血色浸透。

  17朵血色浇灌的小红花

  在《镇海英烈传》介绍林勃烈士事迹的一文中,收录了林勃给余也萍的一封信:“萍,我隐约地知道了你同样想念我,并似乎在埋怨我这一次默默地走了。其实,有谁知道我临行时的心境,更何况是这一次走……”

  那一件被戳了17个洞的血衣,后来被余也萍在河水中仔细地洗净,又慢慢地晾干。每一个洞,都用红色丝绒细心地编织出一朵美丽的小红花。那花,像傲雪的红梅,像不畏春寒的月季,又像漫山遍野的杜鹃。藏起这一件珍贵的毛衣,也藏起失去爱人的痛,余也萍又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

  周友甫说,很多像林勃这样的中共早期青年党员就牺牲在最美好的青春年月,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突破了敌顽双方合击的困局,他们的名字,将成为中共党史上最闪耀的星光。

  记者 童程红 通讯员 孙兆钧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