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区委党史办内的《华健烈士事迹》档案。
■党史上的宁波名人
人物简介
华健,原名华风夏,党名康永明,镇海团桥前雁岩村人。1918年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生活书店重庆分店支部书记、重庆下城区委、新市区委书记,党的“七大”代表。“七大”后他回到四川,先后任中共成都工委委员、川康特委委员兼川北工委(地委)书记。1949年1月,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囚禁于重庆渣滓洞,誓死不屈。10月28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枪杀,年仅31岁。
镇海只呆过一个月
1918年1月22日,华健出生于上海一个贫困人家,在家排行老大。1932年华健考入上海育才中学,因深知家里困难,华健就学期间发奋学习。可两年后,因父亲生病,他辍学回了家,做零活减轻家里负担,同时仍坚持自学。
1937年5月,华健考入上海生活书店(由邹韬奋等人创办的进步书店)当练习生。在同仁的帮助下,勤奋的华健逐步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那时他每天回家总会带上些书,其中就有讲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列宁生平故事的“禁书”。他不仅自己看,还会讲给弟弟妹妹听。他的妹妹华城多年后回忆,“夏天,每个晚上,哥哥在小天井里教我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国际歌》等歌曲。当时父母很紧张,嘱咐哥哥要当心,千万不要在外面随便讲这种事。”
此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全国各地到处掀起抗日怒潮。华健也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在一次营救“七君子”的示威游行中,他被巡捕和特务打得鼻青脸肿,但仍坚持发传单。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国进入全面抗战。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当时华健父亲病重,一家人在上海再难维持生活,只得变卖家具等回到故乡镇海团桥。回乡没几天,华健便接到书店通知,让他去重庆筹建生活书店分店。同年9月,华健便离开家人,和同事李济安到了重庆。而他呆在镇海老家的时间也不过1个月。
女儿从未见过父亲
日前,记者去华健老家镇海采访,镇海区委党史办张主任告诉记者,前年镇海区区长去新加坡开会,竟然碰巧遇到了华健的女儿。
随后记者联系上了这位区长陈召华。他说,前年去新加坡招商引资,当地政府设宴招待,当时中方驻新加坡大使也一并受邀参加。席间,一位50多岁的女士得知陈召华来自宁波镇海时,她非常激动地告诉陈召华,自己也是镇海人。这位女士便是华健烈士的女儿张小康。当她还在母亲肚子里时,父亲就被反动派枪杀,后母亲改嫁,自己也就跟了继父姓。
陈召华介绍,张小康女士当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加坡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第一次见面两人就聊了一个多小时,陈召华回忆,张小康很热情。她告诉陈召华,尽管从未到过镇海,但她深知那是父亲的老家,所以对那里的人倍感亲切。张小康还提出,想更多地了解父亲,希望陈召华能帮忙从镇海老家收集一些资料邮寄给她。回来后,陈召华立马找到了党史研究办落实此事,复印了很多华健的事迹资料邮寄给张小康。
凭记忆传达“七大”精神
1938年10月,华健被任命为中共重庆市下城区委委员,负责宣传、组织工作,同时继续领导生活书店党支部工作。翌年4月,任区委书记,后调任新市区委书记。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华健以大后方代表团川东地区的代表,参加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期间,华健极认真地聆听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所作的重要报告,学习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1946年春,华健奉党组织的派遣,从延安回到四川工作。先任中共成都工委委员,翌年3月任川康特委委员,分管组织工作,后又兼任川北工委(地委)书记。
为警惕敌人的破坏活动,当时党的秘密工作一律规定不带笔记本和文件,而华健凭着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记忆,在从延安回四川后,向同志们传达“七大”精神。有位老同志回忆,“当时华健同志亲切、耐心地给我讲了两个半天。后来当我读到党章中毛泽东同志在‘七大’的报告时,发现华健传达得竟是那么详尽而又准确。”
保护支持进步报刊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发动了全面内战。
由于反动派查封了一批进步报刊,人民听不到党的声音。1947年12月,川康特委发现一份翻印我党从香港出版的《群众》周刊和新华社电讯稿重要文章的油印刊物。华健立即通过关系与办报同志取得联系,肯定了此类刊物对唤醒群众有很大作用,并鼓励他们要把刊物办好。为此,华健还亲自送去70万法币和一台全新的油印机。这份地下刊物印发至1948年3月,每期300份,秘密送到四川大学、华西大学等学校及工厂、农村。内容有《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土地法大纲》、《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以及有关解放战争形势的通讯、社论等,对于扩大党的影响,动员人民群众与反动派进行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8年3月,华健受川康特委委派,到川北负责组建中共川北工委,并兼任工委书记。他同副书记王叙五、委员魏文引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工作,使川北党组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先后建立了遂(宁)南(充)、巴中中心县委和三(台)射(洪)、中江工委。川北地区党员人数从300多人增至千余人。川北党的工作也由抗丁、抗租、抗捐斗争转入以组织武装工作队、进行武装斗争的新阶段。
敌人面前视死如归
1949年1月13日,华健由川北返回成都,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关在重庆渣滓洞。敌人残酷地用“老虎凳”、电烙铁、“烧八筒花”等重刑,把他的背部都烧烂了,但他仍英勇坚定,誓死不屈。
见重刑对华健不起作用,敌人又把新婚几个月的妻子抓去见华健,故意告诉他妻子已有身孕,企图用儿女情长来摧垮他的斗志。华健妻子见他伤痕累累,心如刀割。华健却鼓励妻子,“你的担子重,要多保重,相信你一定能很好挑起这个担子,你也要相信我。”妻子懂得他的意思,强忍悲痛,安慰丈夫自己会带好孩子,让他放心。在与亲人生离死别之时,华健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忠贞不渝、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1949年10月,人民解放军逼近重庆,反动派在溃逃前夕疯狂地进行大屠杀。10月28日上午8时,华健以及渣滓洞、白公馆狱中的另外9人,被害于重庆大坪。
临刑时,英雄们挺着胸膛,拒绝下跪。随着“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起,敌人的机枪子弹连续不断地射向他们的胸膛,烈士们倒在了血泊中。
记者手记
幸好有两本档案资料
近日,我来到华健的老家镇海,寻找这位先烈所留下的痕迹。遗憾的是,因为他在镇海老家只生活了短短一个月左右,他的故居已无处寻觅,当地很多老人对他也没有什么印象。接着,我又致电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希望在华健革命、牺牲的地方,找到一些图片资料。可结果仍然很遗憾,对方工作人员说唯一的图片资料就是华健的一张照片。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在镇海区委党史办,我看到了两本厚厚的《华健烈士事迹》档案,里面记录着华健烈士的英勇事迹,以及亲朋、战友对他的回忆和怀念。这些档案资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镇海区委党史办和“重庆美蒋罪行展览馆”(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的前身)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调查并整理出来的。我想说,有关烈士们的纪念工作还是很有必要的,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的今天,先烈的事迹不能、也不该被遗忘。
记者 殷欣欣 通讯员 吕明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