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三五支队老兵重回铜坑看望昔日红色堡垒户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1-06-29 07:05:50

随行的医护人员在为村民义诊。

  “这么多年了,谢谢你们还记得我们!”昨天中午,在鄞州龙观乡铜坑村的一栋民房前,几双布满皱纹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当年血气方刚的小伙,如今的耄耋老人,60多年后三五支队老兵与红色堡垒户终于重逢。

  昨天,在本报的牵头组织下,宁波新四军研究会负责人、当年在龙观战斗过的两位老战士方平和王泰栋重回铜坑村,在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与当地的留守老人再次相聚。几位老人相依而坐,谈到当年那段难忘的岁月,个个禁不住眼含泪水。

  难忘鱼水情深

  “我还记得,当年陈布衣同志和警卫员从竹山上来到我们村子里的情景。”现年79岁的老村支书姚庆芳回忆,当时他才十五六岁,第一次见到新四军指战员。“陈布衣同志当时是四明工委书记,五支队政委,后来又担任了市新四军研究会的副会长。”宁波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方平向姚庆芳老人耐心介绍。

  当了解到陈布衣已于2006年离世,姚庆芳老人显得有些黯然。“那时候,我们这里经常有路过的战士,都很年轻。他们来了,乡亲们都自愿把房子让出来,给他们住。那些战士的纪律性很强,从不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乡亲们都把他们当成自家的亲人。鬼子来了,乡亲们先给他们报信,让他们躲起来。”对于陈布衣,姚庆芳老人更是充满了敬佩:“他只在我们村里住过一个晚上,为了不打搅房东,整个晚上房间里一点声音都没发出,第二天,老百姓起床时,陈布衣已经离开了,住过的房间已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百姓家中的水缸里也挑满了水。”

  虽然已经79岁高龄,但身子骨硬朗的姚庆芳老人,仍然每天独自上山砍毛竹,一天要劳动8小时以上。老战士劝老人这么大年纪要多注意身体时,老人摆摆手笑着说:“谢谢关心!政府这么关心我们,生活越来越好过,前村里还浇了平整的水泥路,走在上面舒坦着呢。只要吃得消,多参加劳动就当健身锻炼了。”

  再回首,就像做梦一样

  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方、王两位副会长在村里走了走。王副会长说,这么多年没来,铜坑变化太大了,以前这里虽然人多,但是没有路,来一趟要翻山越岭好久才能过来,村民们住的都是草房子,缺吃少穿的。现在虽然村里的人少了,但盖的都是楼房,水泥路也修到了村口。一回首,就像做梦一样。

  方副会长看到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后,开心地说:“当年我们到村里来,老百姓吃什么,给我们也吃什么,有时候,为了能让我们吃饱,群众就自己饿着肚子。那时,因为群众生活困难,没有什么好吃的,我们就想有一天,一定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现在大家的生活好了,穿得好,吃得也好,这就是那时候我们想象中的幸福生活啊。”

  当年住过的老房子么,两位老兵都说记不起来了。因为铜坑村被日本鬼子烧过,现在的房子是后来盖的,再加上岁月变迁,好多东西越来越模糊了。但是,永远也忘不了的是老区人民对子弟兵的那种真诚和热情,如果没有他们,革命队伍就生存不下去。

  新四军研究会的工作人员把带来的礼品,送给了铜坑村的留守老人们。方副会长说:“我们年纪大了,以后回来的机会可能不多了,但是,我们不会忘了老区的人民,我们的心和你们永远在一起。”一番话,在场众人无不为之动容。

  给老人们义诊送药

  昨天,随行的市第二医院5位医护人员,还为老铜坑村的村民送去义诊服务和常用药品。

  66岁的刘玉林前段时间查出肝脏有囊肿,近来感觉身上没力气,动不动头晕。心内科医生鲍晓明仔细地检查了他的心跳,每分钟84下,属正常范畴,一量血压,也正常。鲍医生告诉老人,他的情况属于血脉不活、不畅,要多喝水。至于老人的肝脏囊肿,体积不大,也没有其他病变,对身体不会有什么影响。听了医生一席话,刘玉林长舒了一口气。呼吸内科医生陆静璐一番检查下来,发现除了少数“烟枪”,老人们的身体大多没什么问题。这得归功于山区空气质量好,以及老人们多年来坚持劳作。

  除了义诊服务,市第二医院还为村民们带去了十来种常用药品,有头孢类的、沙星类的药品,有眼药水、伤膏、创可贴,有夏季少不了的藿香正气水和风油精,还有抗病毒口服液等家庭常用药品。由于地处深山,村里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守下来的十多户村民多是老年人。虽然路修好了,但没有通往乡里的公交车,老年人很少和外界打交道,平时有个头疼脑热,也都用一些土办法对付,“这一次的义诊和药品都是村民们最需要的。”

  活动结束了,老人们一直把老兵和医护人员送到村口。汽车开出了老远,村民们还在不停地挥手……

  宁波晚报记者 边城雨 童程红 通讯员 周凤丹 王继红/文 龚国荣/摄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