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丝马迹中嗅出逃犯
“查微析疑匡正义,十年逃犯终被擒。”在金捕头办公室的墙上,挂着这样一面锦旗。这是他在擒获了一名陕西安康籍的逃犯后,当地检察院送来的。
这个在外逍遥了10年的逃犯刘某,曾是陕西安康当地一烟花爆竹厂的老板。10年前,因为安全措施不到位,他的烟花爆竹厂发生爆炸,造成了4人死亡、一个女孩失去双腿的严重生产事故。为了逃避法律的责任,他带着家人消失了。
刘某很谨慎,他知道,一旦做了暂住证,就等于泄漏了自己的信息。10年间,他展转无数个地方,都不办暂住证。一时间,他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躲过了警方的10年追捕,他自认为有了丰富的潜逃经验。去年,他和家人到北仑安顿下来,妻子在北仑打工。这一次,他还是没做暂住证。他很自信,警察是不会找到他的,他也打算就在这里度过一生。
可他没想到的是,在离他不远的一个地方,有一个名叫金国民的“神捕”已经悄悄盯上他了。
虽然他没做暂住证,警方无法获取他的任何信息,但刘某的妻子在北仑打工,留下了一些社会信息。金捕头从这些蛛丝马迹中还是嗅出了刘某的踪迹,将其成功抓获。
所谓人过留痕,雁过留声。金捕头嗅觉之灵就在于,只要逃犯留下蛛丝马迹,他就能从中嗅出味道。
信息化办案如虎添翼
在八九年前,他刚学会上网打字。尝试着把一名逃犯的有关信息挨个输入我省11个地市公安机关的信息资料库时,在台州的信息资料库上,跳出了逃犯的更多资料。姓名、住址、单位……各种信息一目了然。
随后,通过照片对比,信息资料的分析,没费多少时间就嗅到了逃犯的藏身之所。这一次,没费多少周折,他就带着两名年轻的刑警把逃犯抓了回来。
也就是这一次,金捕头对网络刮目相看。
从那之后,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金捕头开始从零学起。他的身影开始从一堆纸张资料前转移到了电脑前。
由于之前对计算机和网络一无所知,金捕头经常会提一些非常幼稚的问题。为此,他被同事们笑过,也被女儿劝说过,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