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的空气、满眼的绿色、丰富的农作物……如今,城市人越来越向往农村生活,而市民们天天拎着的“菜篮子”,承载的却是城市与农村对话的变迁:曾经,菜篮子一头连着居民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农民田间地头,中间还有一道道采购商、批发商、经营户,不仅增加了流通成本,还影响了流通的速度、妨碍了“菜篮子”商品的新鲜。而如今,我市不少具有前瞻性的农民,利用合作社组织,通过进菜场、入食堂、到超市,为“菜篮子”开辟了一条直达城市的捷径,给市民带来实实在在亲近农村的实惠。
农民合作社到菜市场摆摊去
凌晨三、四点钟,镇海九龙湖农民老张等人正忙着将田里蔬菜收割、装车,两个小时后,满载着丝瓜、黄瓜、空心菜、苋菜等十多种蔬菜的小货车就将它们配送到了城区的南街、炼化、骆驼三大菜市场。七点多钟,家住镇海城关、炼化、骆驼一带的居民们,就可以在科奥农业种植基地无公害蔬菜直销处把这些新鲜的蔬菜买回家了。“萝卜带点泥,青瓜有点刺,青菜有微微的露水,一看就特别新鲜,不是淋过水的那种。”家住骆驼华丰花园的陈阿姨是这里无公害蔬菜的老主顾了,说起合作社的直供蔬菜,总是赞不绝口。
前段时间,部分农产品价格大涨,让不少居民的“菜篮子”拎得有点沉,同时也出现了“蒜你狠”、“姜你军”之类的新名词;而今年上半年,卷心菜等又出现滞销,给部分农民带去了不少损失。如何降低农产品成本,保障供给、稳定价格、促进销售,成为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话题,我市工商部门也积极为农产品供销铺路造桥。镇海工商分局通过对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发现,当前合作社的销售主要包括批发市场、超市等,销售面有一定局限性,为此,该分局主动帮助有意向的合作社联络,将其引进菜市场直接销售,与市民面对面。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合作社对‘直达’菜市场有兴趣,但由于担心菜市场没有摊位、摊位费过高等原因,直销的主动性还不够。”镇海工商分局市场合同科科长冯建波说。为此,该分局主动为合作社牵线搭桥,联络了该区尚有闲置摊位的南街、炼化、骆驼三大菜市场,以保障扩大农民合作社的销售范围,同时希望通过减少销售环节来稳定市民菜篮子价格。
事实上,当初的设想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一个月前,九龙湖科之奥农业合作社进入镇海区三大菜市场,每天提供2500多公斤直供蔬菜,包括青菜、油麦菜、空心菜、木耳菜、西红柿、茄子、黄瓜以及部分水果等20余个品种,合作社开设的无公害蔬菜直销摊位虽然均位于地段较偏的“自产自销”区,但还是成为菜市场的明星摊位。
“我们的蔬菜平均价格要比其他摊位便宜10%以上。如小青菜批发价每公斤6元,普通摊贩卖8元,我们合作社的摊位只卖7元,木耳价批发价每公斤5元,普通摊贩卖7元至8元,我们只卖6元。”科奥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柳生告诉记者。而今年4月底,鄞州区一家蔬菜种植公司在鼓楼中心菜市场和咏归菜市场也设立蔬菜直销点,因为减少了中间环节,菜价普遍比市场价便宜不少,有些菜优惠幅度高达50%。
价格便宜自然惠及市民,而蔬菜新鲜更是广大居民所期待的。由于普通摊贩的蔬菜需要从批发市场去进货,蔬菜在流通环境滞留的时间相对较长,而“直供”模式直接将田头采摘来的蔬菜放到了菜市场,因此蔬菜口感也特别好。“我就喜欢买直供摊位的菜,几乎天天买苋菜,因为无公害的吃起来特别香,不仅自己买,还经常帮儿子、女儿家里代买。”昨天上午,笔者在科之奥农业合作社的摊位前遇到了经常来买菜的周阿姨,对于合作社直供的蔬菜赞不绝口。
采访中,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表示,当前田头蔬菜进菜场还处于尝试阶段,目前来看效果不错,经常还没到中午就销售一空,现在正打算进一步增加进菜场的蔬菜数量,使更多居民可以与新鲜的农作物亲密接触。
“田头菜”直奔食堂“大灶头”
因为有了合作社的直供体系,除了拎菜篮子的“马大嫂”,一些吃食堂的上班族、学生族,也可以享受到新鲜蔬菜的口福了。
每个工作日早上6点半,镇海金菜篮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配送中心的门口就会停放两辆保鲜车,刚从田里采摘来的新鲜大白菜、土豆一箱箱往车上装,半小时后这些蔬菜将会被送到镇海区各大单位的食堂。
看着一箱箱新鲜蔬菜被送上车,已经种植蔬菜多年的潘师傅等种植户心里乐开了花:“我们现在只管种植,销路和价格都不用操心,省心多了。”而一家学校后勤部门负责人也表示:“我们学校有1700名师生,合作社配送蔬菜使我们减少了采购车和人员的配备,蔬菜不仅新鲜,而且采购价格也比菜场同类蔬菜便宜,每天能节省300元左右。”据统计,镇海金菜篮蔬菜专业合作社都会有2吨至3吨新鲜蔬菜送到蛟川中心学校等13家单位,每月该合作社配送的蔬菜多达十几种约80多吨,每月订单额稳定在二三十万左右,营业额逾20多万。
“今年5月初,我们积极实施行政指导,以合作、自产、直销的贩销模式,助推合作社、基地与企事业单位签署无公害农产品采供协议,实现农户与各单位食堂的供销挂钩,让本区农业合作社和基地的‘田头菜’直奔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食堂的灶头。”据镇海工商部门介绍,推进订单式合作,引导酒店、企业、学校食堂与农业合作社、基地对接,将原先农户与超市、单位食堂等的零散、口头、短期合作,转变为订单式的规范化长期合作。这既保障了蔬菜等农产品的销路和收购价格的相对稳定,又在一定程度上让农户规避了市场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飞洪”、“绿佳佳”、“晓华”、“绿丰”、“金菜篮”、“味满园”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已与宁波大学、“开元”等20余家单位食堂或餐厅签订了蔬菜、水果、禽蛋等直供合作协议,农产品直销体系从“菜篮子”进入到“菜盘子”。
农超对接,让“菜篮子”拎得更轻松
不可否认,在居民对菜篮子降价呼声最强烈的时期,超市的生鲜蔬菜给宁波人吃了一颗定心丸。为稳定物价、吸引客流,我市超市纷纷推出特价菜、一元菜,超市凭借良好的购物环境、自助的购物方式和部分蔬菜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很多市民。
在我市,沃尔玛、家乐福、三江等各大超市,几乎都有本地农民合作社的蔬菜。三江镇海城关店生鲜部郑宏经理告诉记者:“超市80%以上的蔬菜是本地直供,其中叶菜类的大多由本地的合作社或基地提供,这一方面保证了蔬菜采摘的成熟度和新鲜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降低价格,一般而言,超市蔬菜的价格低于市场价20%左右。”郑宏以当前热卖的茭白为例,市面上带壳茭白每公斤10元左右,而近期超市里不带壳的每公斤仅售7.98元。也正因如此,一些超市纷纷扩大生鲜经营,三江该门店每日客流量达到7000人次左右,今年以来营业额同比增长39%。
记者从工商部门获悉,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市累计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542户,成员出资总额22.33亿元,超市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销售对象之一。有数据显示,自2009年底,宁波市首个农超对接项目“沃尔玛———镇海飞洪蔬菜直供基地”开始正式运行以来,一年间农超对接已渐成规模。来自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有约40家超市与150多家农业合作社直接对接,涉及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等8大类900余个品种,农超直供体系为城市居民“菜篮子”保驾护航。
宁波日报记者张燕通讯员施建玲张慧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