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想捐旧衣服却没有部门接收 捐赠成了爱心鸡肋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1-06-30 09:29:18

  城事观察

  “有的衣服只穿过两三次,扔掉太可惜了。”在宁波一家外企就职的白领陈小姐为如何处理整理出来的四大袋旧衣物而倍感苦恼。她说自己咨询过民政部门、慈善机构、居委会,希望给这些衣物找个好“归宿”,没想到都被拒之门外。

  想捐旧衣物献爱心,是否真的那么难?记者特地体验了一回。

  各区民政部门:日常不接收

  在市民政局网站上,记者找到了宁波各区县(市)社会捐助接收站点的联系电话,以捐赠人的身份一试究竟。

  海曙区民政局社会捐赠接收工作站的同志告诉记者,他们日常性的接收工作并未开展,每年仅在10月左右组织一次集中接收。“你回去留意所在社区居委会的海报,到时他们会张贴文件的。”他表示,一来区里没有仓库,如果衣物收过来没有地方存放,二来接收的衣物一般只流向对口支援的外省市,要在宁波“消化”几乎不可能。

  随后,记者联系了江东区、鄞州区、市本级民政局捐赠接收部门,对方的回复与海曙几乎一致。

  居委会:衣物太多难以“消化”

  各区民政局日常不接收,离市民最近的居委会可否代行接收事宜?记者从海曙、江东、江北区各随机挑选了一家进行咨询。

  “你先打包好放在家里吧,等到10月份上面有要求了,我们会贴征集通知的,到时再送过来!”江北红梅社区工作人员说,他们办公场地并不宽敞,在楼上硬是挤出了一块二三十平方米的小房间来堆放市民送过来的旧衣物,“从年初到现在,我们接收了不少,现在已经放不下了。”海曙北郊社区工作人员说,往年他们一般在接到市民政局的相关通知后,再向居民进行公开征集。“之前每次搞征集,都会收好多,居民们都很热情。但现在我们根本没有场地可以放,所以请再等一等。”江东波波城社区居委会一位陈姓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只接收七成新以上的冬季抗寒衣物,去向是专门针对西部贫困地区。“前面搞过几次集中征集,居民送来的不要太多哦!积极性实在太高,现在日常送过来的,我们就已堆了好几柜!”

  旧衣“下家”越来越少

  与民间越来越高的捐赠热情相比,这些旧衣物的“出口”却正遭遇越来越狭窄的变局。

  宁波是贵州的对口帮扶城市,此前已连续14年进行了对口捐赠工作。记者从相关人士处了解到,作为“送温暖、献爱心”的一个例行项目,由政府出面组织市民对贵州捐献七八成新的旧冬衣物、新棉被活动已进行了10年,但最近两年,这一活动已经停止了。据透露,一个车皮发至贵州,单是运费就需近2万元,每次发过去三四十个车皮,运费支出就得好几十万元。

  “旧的衣物,我们没有组织接收;如果是全新的衣物,可以拿到各地慈善超市去”,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介绍说。但好几位社区工作者告诉记者,寄放在慈善超市内的衣物并不容易寻到“下家”。网友“水到渠成”曾在一年前组织过旧衣捐赠活动。“旧衣物接收的后续工作真的很烦琐,而且运费惊人,我们实在承受不起。”他说,当年在网络发帖后,一个月内收到了4000多件旧衣物,光整理就花了大半个月时间,后来把这些衣物全部寄出,运费又花了2000多元。“根据目的地的远近,每公斤收费3元左右。这些钱只好我们几个志愿者分摊掉,因为实在不忍心把捐赠者的爱心就这样白白扔掉”。

  爱心习惯是否改改

  “各方现行政策与市民捐献旧衣物的热情之间出现了较大落差,如何协调?我们将就此问题进行有关探索。或许,将通过大力发展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的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但目前国内对旧衣捐赠的法规监管空白,或许会使这一路程变得漫长。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我国仅有的几部相关法规,如公益事业捐赠法、救灾管理条例、慈善事业促进法等,都只对捐赠的现金和全新物品进行相关监管要求,对旧物品的消毒、烘干、分拣、使用等内容尚无明确的约定。

  “旧衣捐了几十年,现在的生活条件早就和以前不一样了,是不是咱们的爱心习惯也该与时俱进变一变啦?”也有部分市民对捐献旧衣的慈善行为提出了质疑:仅仅是把自己不要的东西传递出去,这爱心,恐怕应打折扣。真正的献爱心,应该是根据被捐赠者的需要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实现“按需捐助”,将有用的东西送到他们的手中,才不会使自己的爱心成“鸡肋”。

  相关链接

  看看其他国家的旧衣“出路”

  日本:共有2000多家二手服装店,还专门成立了行业联合会,年销售额已过2亿美元。

  加拿大:每周二晚上,人们可以把旧衣物扔到一个固定的地方,有需要的人可以去捡。

  比利时:在许多街道路边都安置着旧衣回收箱,居民们可把旧衣物放入箱中,等回收公司收集。

  宁波晚报记者滕华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