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俊老人展示他珍藏的毛主席像章。
这几天,86岁高龄的军队离休干部王才俊特别忙碌。昨天,记者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他。
“自从6月8日起我的‘红色记忆’收藏巡回展开始以来,我就一直没有空过。”王才俊说,这次展出的千余件藏品是从他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收藏的上万件与中国革命历史有关的藏品中精选出来的,包括像章、票证、糖纸、毛巾、火花等,最早的藏品可追溯到抗战初期。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红色记忆’收藏展将到各个社区作巡展。”从王老拿着的一张日程表上,记者看到,有近20个社区已经和他约定展览的日期了。
藏家介绍
王才俊的老家在鄞州,早年在上海当工人。王老告诉记者,他少年时,抗战爆发,同胞大哥惨死在日军的炮弹下,不但亲眼目睹过侵略者横行霸道,而且也曾多次遭遇过日本鬼子搜身凌辱。国难家仇,他一直铭记在心。
1949年,上海刚一解放,王才俊就报名参加了解放军。在部队,他接受了革命教育,明白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真理。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随部队入朝参战。“那个时候,美军仗着武器精良,疯狂进行狂轰滥炸,但我们照样毫不畏惧。”有好几次敌人的炸弹就在身边爆炸,亲眼目睹了不少战友的牺牲,“不少牺牲的战友,就是共产党员。”回忆起战争岁月,王老显得感慨万千。
在部队,王才俊做过一段时间的邮件收发工作。那个时候,新中国发行了不少邮票,那五彩缤纷的邮票吸引了他,于是,从1950年开始,他就收藏起了以重大革命题材为主题的邮票。随后,他的收藏开始向火花、像章、图片、照片等领域扩展。
60多年来,王才俊共收藏了反映我党光辉历史的毛泽东等领导人像章和不同时期的图片、照片等珍贵藏品近万件。
藏品·火花
王老告诉记者,他少年时目睹过日本侵略者的兽行,尝过当亡国奴的辛酸。后来,他在收藏火花时特别留心收集一些抗战时期的火花。经过他的努力,有关抗战的火花收集得越来越多,如果把这些火花按时间排列,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华抗日史。
一枚《九·一八》火花,印刷于“九·一八”事变后,上面还印着“国难纪念,勿忘国祸”八个字,是当时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证。《战马》火花,形象地反映了自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面对日寇侵略,同仇敌忾,抵抗日寇的动人情景。《救国》火花,是反映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的各行各业,以各种方式响应党的号召声援抗日救国运动。当时上海一家火柴公司及时推出《救国》火花,想通过火柴联通千家万户宣传抗日。
另一枚由“一大代表”李汉俊设计的《文明》火花也颇具纪念意义。王才俊介绍说:“李汉俊于1927年被反动军阀杀害,这是建党之前,他设计的充满革命色彩的火花,是上世纪90年代我从武汉花了200多元买来的,现已成为罕见的藏品。”
藏品·像章
毛主席像章曾经是一代人最珍贵的收藏。在王才俊的家里,记者见到了被他精心挑选出来参加这次巡回展的像章。
这些像章最早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产品,在一枚铜制的毛主席像章上,刻有“东北民主联军”的字样,还有的是纪念三大战役和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的。更多的则是文革期间发行的,大的有16厘米,小的只有5毫米。这些像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生动反映了我党的辉煌历史“毛主席一生”套章和“红军长征”套章,反映了毛主席的伟大光辉一生和红军长征的全部过程。
不同时期的像章有不同时期的制作工艺。记者看到,早期的毛主席像章以铜质的和镍质的居多,不少是作为奖章发给有功人员的,到了文革时期,出现了用金、银、搪瓷、玛瑙、玻璃等制作的像章。形状也从五角、六角变成心形、星形。
藏品·价值
“这些红色藏品对下一代特别有教育意义。”王老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在一次收集《三毛流浪记》火花时,他看到画中三毛苦难的经历,对比现在娇气的独生子女,立刻有了利用火花给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想法。于是,他挑出一部分有代表性的火花,做了500多张展板,编制了以刘胡兰、董存瑞、雷锋、欧阳海、焦裕禄等光辉人物形象及“抗日战争”、“中国革命”、“四化建设”、“可爱中华”等为主题的火花故事,开始在公园、社区给青少年展示,并担当了义务讲解员。近年来,他多次在我市大中小学校、社区、文化宫等地举办了个人藏品展和联展,参观者达到了数千人次。
这次“红色记忆”巡回展在第一站展出时,不少青少年看了红色像章后,对党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王才俊说,这才是红色收藏的价值所在。记者 戴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