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记者观察到,随着季末的临近,各家银行纷纷推出各种高收益的短期理财产品,被不少投资者一抢而空。分析人士认为,这反映出银行资金面也开始偏紧,各家银行纷纷开始抢夺有限的资金。投资者则应根据自身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品种。
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普涨
记者调查走访发现,最近甬城各家银行在售的短期或超短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走高,平均超过4%,最高达到7%,而且很多募集期是到当天或第二天结束。几大国有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则普遍在5%-5.5%。
前天,招商银行开始发售2天期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7%,,短短一个半小时就被客户抢购一空。农行此前发行的2天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为6%。工商银行已发售的7天期和14天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分别为5%和6%。而根据普益财富网提供的报告,上周1个月期以下的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51%,均远高于同期储蓄利率。
虽然到本月的最后一两天,各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势头是有增无减,而市民的购买热情也是日益高涨。记者在浦发银行了解到,该行14天期的一款理财产品被一抢而空,而且还频频出现1000多万元的大买单。该行理财中心副总经理张杰告诉记者,从市场需求层面分析,造成近期理财产品发售火爆的原因在于市场中部分高流动性的大笔资金短期有存放的需求。加上社会普遍认同近期内存在加息的可能,所以客户选择先购买短期产品替代活期储蓄,这样可保证资金有较强的流动性以便应对加息预期。
银行资金“饥渴”是推手
记者在走访一些银行了解到,信贷政策偏紧是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大行于市的另一个主要推手。在目前流动性收紧的政策之下,银监部门还加大了对各家银行的存贷比考核。因此,大多数银行为资金紧缺而焦头烂额。
招商银行鄞州区一家网点的业务员向记者抱怨说,每到月底季末的时候,她就像打仗一样,被拉存款的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而最要命的是,其他银行的业务员会采取种种手段‘挖墙脚’,将我的客户拉走,从而影响我的工作量考核”,该业务员显得一脸无奈。
记者了解到,进入6月,银监会又开始日均贷存比考核,存款规模事关存贷比达标以及半年报业绩,因而各行在突击拉存款以缓解考核压力;而且监管层不许存款返现、送礼品等变相揽存,理财产品就成了目前银行吸引资金的重要工具。
“高收益率的产品起息日都在7月1日之后,这样在6月底的这几天,理财产品的申购资金是算进银行存款里的,过了这一阵子理财产品收益率肯定没这么高了。”一家大型国有银行的理财师表示。
“在监管指标的压力下,银行的资金资源较为紧张,这对习惯于将钱存银行的投资者来讲倒是个利好,因为银行只好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让利给客户。”浙江万里学院金融系主任田剑英教授认为。
市民要注意“选对”产品
而业内人士也提醒说,年化收益率跟实际收益还是有所区别,面对五花八门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表述,市民常感到眼花缭乱,甚至造成误解而导致纠纷。
所谓年化收益率,实际上仅是把当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换算成年收益率来计算的,是一种理论收益率,并不是真正将获得的收益率。以6月28日某银行发售的7天期预期收益5%理财产品为例,该产品从7月1日起计息,到期日为7月9日。如果购买10万元该产品,投资收益为10万元×5%×7天/365天=95.89元。还需要注意的是,6月28日到7月1日这段申购期内,银行只会付活期利息。因此投资者的收益可能没有想像的那么“美好”。
浦发银行的理财师建议说,针对银行推出的短期和超短期理财产品,投资者可根据自身实力,适度介入,保持资金的流动性,一旦股市、基金等基本面企稳,可以及时将资金抽出来布局进取型的投资渠道。
宁波日报记者 杨绪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