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江北区“慈善一日捐”动员大会上,庄桥街道李家村被正式授予“慈善村”称号,据悉,这项殊荣在我省尚属首例。
从我市慈善总会“千村慈善帮扶基金”项目的“领头羊”,到设立全省首家企村联合慈善分会,进而催生我省慈善第一村,在当地慈善总会的帮扶下,李家村经过反复摸索,走出了一条基层发展慈善之路,创造了多项省市先例。
慈善总会的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李家村的成功之路,为济世扶贫、改善民生,共创和谐新农村作出极大贡献,也为开拓我市农村慈善领域提供了重要经验和样本。
创新做慈善,夯实“慈善村”根基
李家村位于江北区庄桥街道东部,全村有363户778名村民,外来务工人员2500人。2009年,李家村村级可用资金455万元,人均纯收入16846元。然而,即便是在这个富庶的村庄,依旧有一些因各种意外致贫的村民,部分生活困难家庭无力承担孩子上学费用,一些老人因为多种原因生活也艰苦。
2008年,在江北区慈善总会“百村慈善帮扶基金工程”启发下,李家村率先设立300万元的村级慈善帮扶基金。这一基金的设立推行,为李家村村级慈善事业的发展起步奠定了基础。村内慈善帮困很快达到全覆盖,特别是一些遭遇意外的急困户得到了及时救助。
村级慈善帮扶基金的成功推行在李家村内种下了一颗慈善的种子,在创新做慈善的理念灌溉下,这颗种子很快便发芽成长。
2010年5月18日,李家村村委联合设立于村内的江北区永发物流有限公司,成立江北区慈善总会庄李企村联合慈善分会,并设立了总额高达2088万元的慈善基金。据了解,这是我省第一家由企业和村联合成立的慈善组织,是基层慈善事业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村企两家联合,有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使得慈善事业发展有了巨大的潜力,而且在村级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有效互帮互促。
慈善分会成立仅半年,就募集到101.2万元善款,并支出帮扶款18.56万元,救助当地生活困难村民和职工33人次,投入村公益项目6万元,同时对其他贫困村和个人实施外向救助25.6万元,对贵州贫困地区捐资8万元。
高标准打造“慈善村”
慈善活动的推进,不但推动许多村级公益项目的开展,还使得村里每个人由此得益。
在李家村,对于患有重大疾病的村民,村慈善基金每年给予3000元补助,而村民的日常患病治疗,在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后,医药费的自费部分还可以由慈善基金报销60%,大大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这一切,让全体李家村村民,特别是一些吃过因灾因病致贫“苦头”的村民深切意识到,慈善并不仅仅是企业家、机关干部的事情,普通村民同样可以参与到慈善活动中去。
据了解,如今,李家村各类慈善活动的参与比例达到户均90%,人均80%。去年,在李家村创建“慈善村”的启动仪式上,许多村民自发赶来。村里一位90多岁的蔡夏姐老奶奶因卧病在床,特意托孙子代捐了100元。当晚,数百位村民在短短半小时内就募集近45万元善款。
慈善理念的深入人心,使得李家村打造“慈善村”的条件逐渐成熟,村党支部顺势制定《关于开展创建慈善村活动的决定》,为李家村走向“慈善村”树立了六条标准,并纳入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
“慈善村”内的幸福生活
据了解,随着“慈善村”创建工作的步步推进,如今的李家村,村域经济繁荣发展,每年以12%的增幅递增,村民人均收入每年以16%增幅递增,15万平方米的村民大楼开始建设。
每年,通过慈善基金助力,李家村除了做好扶贫济困的常规“输血式”救助,还推出了多项公益计划,并通过扶助弱势群体自强自立,进行“造血式”资助,促进慈善救助多层次、全方位发展。
在农村人最为担忧的因病致贫问题上,除了已实施的医疗费用补助,李家村还打算在下一阶段,进一步深化慈善医疗保障,争取三年内让村民实现看病“零负担”。
正是因为有了慈善精神的引领,使李家村人对别人充满爱心,对事业充满信心。如今的李家村,先后获得“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文明村”、“宁波市园林式村庄”、“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殊荣。作为李家村的“领头羊”,党支部书记陈国云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慈善奖”,获得宁波市“十大慈善之星”称号。
李家村的成功创建为许多其他村落的慈善之路指引了方向,今年江北又有10个村申报创建“慈善村”,当地将以李家村的慈善之路作为起点和范本,争取更多“慈善村”的涌现。
周 琼 吴红波 庞伟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