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德欢(1912-1993),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7月,受组织派遣,从浦东带部队到浙东,参与领导了开辟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先后任浙东区党委委员、宣传部长,《新浙东报》社社长等职。1945年9月,顾德欢随浙东新四军北撤,部队整编后,任新四军一纵队政治部宣教部长。1946年调回上海,任中共淞沪委
朱洪山(1917-1946),慈溪县庄桥(今宁波市江北区)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慈溪县工委委员、慈北战时服务大队副大队长、定海抗日自卫大队大队长兼指导员、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后勤部副部长、嵊新奉地区办事处主任、新四军浙东留守处副主任、鄞慈县特派员等职。1946年12月在鄞西潘岳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林茂成(1924-1949),山东沂水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英勇征战11年,战功卓著,先后荣膺“华东特等战斗英雄”、“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等称号。1947年8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惟一代表,参加中国解放区青年代表团,出席了在布拉格举行的世界第一届民主青年代表大会。1949年8月,时任
解放战争时期浙东游击根据地(宁波地区)示意图
国民党军队在“清剿”中的胡作非为,引起广大群众的愤怒。图为慈溪掌起桥村人民在墙上刷写的大幅标语:蒋军下乡东西乱抢,年糕吃光……
宁波人民走上街头庆祝解放。
1945年9月底10月初新四军浙东纵队和根据地的党、政干部北撤后,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变成了国民党统治区。全面内战爆发后,我党重新开展武装斗争,恢复和发展了游击根据地,到1949年5月宁波解放,经历了隐蔽坚持(1945年10月—1946年10月)、武装斗争(1946年11月—1948年12月)和迎接解放(1949年1月—1949年5月)三个阶段。
[事件]
坚持隐蔽斗争
在解放战争期间,宁波党组织分为四明、三东(东海)、宁波城区3个区域。
1945年9月底10月初,按华中局指示,浙东新四军及地方干部15000余人分批撤往苏北。北撤前夕,浙东区党委部署了坚持工作,决定四明地区贯彻执行党的白区工作总方针,党组织改为单线联系的特派员制,配备了两名四明特派员,分别隶属华中分局,下辖南山、鄞县、慈镇、余上、上虞、嵊新奉等6个县、30个区,配备了10名县特派员、28名区特派员(联络员),留下坚持的干部和武装人员共约80余人,尚有3000余名不脱产的党员。
浙东新四军北撤后,国民党部队分多路进入四明地区,搜捕坚持斗争的干部和武工队员,强迫共产党员和参加各种抗日群众组织的人员“自新登记”。坚持在慈镇、余上两县的领导干部,在带领武工队活动时遭到严重挫折,慈镇县特派员蒋子瑛牺牲,余上县领导干部被迫外出隐蔽,慈镇、余上两县党组织一度与四明特派员中断了联系,只有少数干部隐蔽在群众之中。坚持在四明山区的领导干部,贯彻区党委关于树立党的旗帜,保存有生力量,等待时机的指示,依靠群众,依靠山地,建立游击支点,组织武工队,反对国民党的“清剿”。
重燃斗争烈火,重建四明政权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9月,华中分局指示浙东党组织发动群众,建立武装,重新恢复根据地。11月,四明特派员与上海地下党取得了联系,由上海党组织转达了华中分局的指示。此后,四明党组织开始由隐蔽坚持转入武装斗争,在此期间,鄞慈县特派员朱洪山,四明工委委员、鄞县兼慈镇县特派员陈爱中和余上县特派员黄明先后牺牲。
1946年1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华中分局将浙东党组织的关系划归上海领导。1947年1月初,成立统一领导浙东各地党组织的中共浙东工作委员会(简称“浙东工委”)。同月,浙东工委决定,成立中共四明工作委员会(简称“四明工委”)。
1947年4月,中共中央上海分局派顾德欢到四明指导工作。首先沿用抗日时期政权机构的名称,打出旗号,搭起架子,逐步充实人员。1947年7月,四明工委制订了“分散发展”的方针,从8月到10月,各县相继建立县办事处,由县工委书记兼办事处主任。
1948年1月,四明地区已初步打开了局面,形成了基本区、游击区、敌占区3个区域。四明武装力量,以基本区为基地,不断向游击区出击,恢复和发展党组织。
1948年2月初,四明工委提出在基础较好的基本区设立区署,建立乡公所。在游击区,利用原有机构,实行“两面派”政策,要求对国民党敷衍,对共产党忠诚。
恢复和发展浙东游击根据地
由于工委书记刘清扬被捕,1948年1月,浙东工委改为浙东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浙东临委”),由顾德欢任书记,同月,浙东临委首次扩大会议在四明召开。5月中旬,浦东武装在姚北登陆后到达四明山区,改编为第五支队。此后两个月左右,四明党组织又经历了严峻的反清剿斗争。
1948年下半年起,党的活动区域恢复、扩大。四明工委先后建立20个区委(区工委),并逐步恢复基层党员的组织关系,建立党支部。至1949年3月,全地区有不脱产的基层党员1073人,已基本恢复了原浙东抗日根据地四明地区(包括三北)的区域范围。
上王岗会战
1948年5月18日,由中共淞沪工委建立的两支武装:一支为浦东人民解放总队;另一支为秘密武装———大团自卫队到达四明山,改编为浙东人民解放军游击第五支队。国民党调动部队发动“围剿”,展开了一系列的清剿与反清剿斗争,其中,上王岗战斗是浙东主力武装第三支队和第五支队并肩战斗的一场硬仗,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四明地区规模最大、敌我投入兵力和双方伤亡最大的一仗。
5月28日,浙东临委、四明工委机关和三支、五支在四明山东茅山、上王岗、倪何村一线宿营。战斗从上午8时许开始,一直到下午5时许,十分激烈。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我部陆续撤出战斗,在转移中,五支七中队与姚北武工队又歼敌一个排,俘敌30余人。
解放宁波
1949年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第22军从杭州出发,沿杭甬公路,向浙东进军。与此同时,第21军军部率63师由萧山、金华向浙东进军,61师向新昌、嵊县、奉化地区进击。
5月24日上午九时许,从余姚出发的第21军65师195团解放慈城后,即向鄞县城区(宁波)疾进,下午3时许,抵达甬江北岸,敌为破坏灵桥,从江东向195团狙击。为使城区免遭破坏,我军将作战计划改为“渡过甬江,迂回敌人侧背,配合正面歼敌。”当195团向宁波城区疾进时,沿铁路旧基以南直插的64师先头部队190团于5月24日晚上10点攻入城区,在巩固阵地后,其后续部队沿环城马路(今长春路)迂回至南郊,截断鄞奉公路,在石碶镇俘敌余姚保安团正、副团长以下240余人。
25日凌晨,由灵桥进入市中心的65师195团,与从西郊进入市中心的64师190团胜利会师,宁波城区解放。
人物
[足迹]
天华缴枪旧址
1946年11月中下旬,朱之光召集姚南、余上党的干部研究如何贯彻华中分局指示、开展游击战争问题,认为必须首先从敌人手中夺取武器,武装自己,并选择敌人守备松懈的姚北地区作为突破口。经中共余上县特派员黄明侦察,确定国民党天华乡自卫队作为缴枪目标。11月底,朱之光组织姚南武工队并分批化装去姚北。12月4日晚,在姚北地方党员的配合下,袭击了天华乡公所,一举缴获乡自卫队机枪1挺、步枪13支、短枪2支、子弹200余发。
白岭根会议旧址
1947年1月初,上海党组织为进一步研究和部署浙东工作,派林枫、顾德欢与刘清扬、王起在上海开会,会议确定以台属地区作为发展浙东游击战争的中心、出发点和立足点。为统一领导浙东各地的党组织,成立中共浙东工作委员会,刘清扬为书记。顾德欢作为上海党代表,帮助浙东工委工作。3月初,为贯彻上海会议精神,研究开辟以台属地区为中心发展浙东游击战争问题,浙东工委在宁海县岔路乡白岭根村召开会议(亦称“梅花村会议”),会期两天。会议由刘清扬主持,传达了上海会议精神,会议确定了开辟该地区的方针、任务,宣布成立台属工作委员会,邵明任书记。
浙东临委首次扩大会议旧址
1947年12月27日,中共上海局外县工委副书记林枫向顾德欢、王起传达上海局指示,要求浙东地区在军事上统一起来,成立指挥部或司令部,建立一支主力部队,把军事斗争与群众运动结合起来;还要求浙东加强海上力量,建立海边工委。为贯彻上海局这一指示,1948年1月8日晚,浙东临委在慈南(今姚南)孔岙村山上召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临委委员外,还有四明、三东工委委员和部队的主要领导人。与会同志学习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交流和研究各个地区的工作情况,确定了浙东总的方针和任务:创立浙东根据地,加紧发展力量,以便在任何情况下,能坚持并发展自己的阵地,为最后配合主力部队,解放浙东而斗争。
本版部分资料由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