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内有了公交车。图为20世纪50年代2路公交车通过中山路。
1958年11月,刘少奇参观天一阁藏书楼。
20世纪50年代,鄞县推广机械化插秧。
1959年6月,姚江大闸建成,解决了姚江蓄淡阻咸问题。
1959年建成的梅山盐场。
1958年11月3日至5日,刘少奇视察宁波。图为刘少奇与宁波地、市委局以上领导干部合影。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江东区建设的一个化工区。
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分析当时国内外形势和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从开始的学“走别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历史性探索的十年,也是宁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开拓和创业,必然充满曲折和艰辛。这期间,宁波虽然遭受过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辉煌成绩。这是十年工作的主导方面。
[历史回眸]
宁波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6年10月1日,《宁波报》报道,宁波市地方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总产值已于1956年3月底提前22个月完成,到8月底止,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了“一五”的108.7%。
1957年底,宁波区、市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全区、市(以现宁波市行政区域统计)工农业总产值9.31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比1952年增长50.1%,其中工业总产值3.72亿元,农业总产值5.59亿元,比1952年分别增长97.1%和29.6%。
1957年2月,地委印发了《关于改进地委和各部委领导方法的试行方案》。这是地委贯彻党的八大精神,为改进和加强党的领导,在多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地委在党执政的情况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一个探索和努力。
与此同时,宁波专区、市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经济和文化建设,提出1957年的中心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持久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完成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做好准备。随后,一个群众性的生产节约运动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宁波第一个五年计划包括工业、农业、基本建设、交通运输、邮电事业等项目的提前全面超额完成。1957年的经济工作成为宁波解放以来效果最好的年份之一。人民的生活如劳动条件、城乡商品供应、文化水平以及医疗状况等,都得到了初步改善。
刘少奇视察宁波
1958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视察宁波,并于当天登“洛阳号”军舰,听取舟山群岛要塞司令部政委、东海舰队司令员的汇报。晚上,听取中共宁波市委负责人的汇报。11月4日上午,刘少奇登舟山岛观看地形并下坑道与战士交谈。为驻岛部队题词:“建设舟山群岛,巩固国防前线。”晚上,刘少奇同宁波地区各县的负责人座谈,在谈到城市建设规模时指出:城市到底需要多大,要按工业布局来定。基本问题是工业布局要合理,符合经济规律,根据运输线长短和资源情况来定人口多少。1月5日刘少奇同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林乎加及中共宁波地委负责人谈话,指出要大力发展生产,使群众有足够的肉、蛋、油、糖吃,而且要办好公共福利事业。当日,刘少奇离开宁波去杭州,在火车上继续同林乎加谈话,指出:我们国家是计划经济,经济的工具是统计数字,如果统计不可靠计划也就不可靠了。要反对说假话,要反对这种虚报浮夸的作风。
宁波人民共度三年困难时期
1960年初起全区城乡粮食开始发生困难。8月,宁波地、市委分别召开会议,讨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和《关于开展以保粮、保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随即在全体干部中普遍进行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教育。9月下旬,全区有1.5万名干部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直接参加生产、领导生产。与此同时,各行各业掀起了支援农业、大办粮食的高潮。10月19日,地委发出指示,在粮食供应和安排群众生活上,必须贯彻党中央关于“低标准,瓜菜代”的方针,管好粮食,搞好食堂,注意劳逸结合。广大干部和党员,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与群众同甘共苦,战胜面临的困难。
宁波完成国民经济调整
1963年1月16日至18日,中共宁波市第三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葛仲昌代表市委作工作报告。《报告》确定今后的任务是:进一步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把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放在首要地位;继续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坚决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其他部门也要把支援农业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对全市各项工作的领导。至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全面好转。1965年,随着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宁波区、市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获得好收成,工业生产明显增长。1965年全区、市(以现宁波市行政区域统计)工农业总产值14.51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18%,农业总产值8.06亿元,工业总产值6.5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18%和15、79%。由于工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市场繁荣稳定,城乡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毛泽东说:宁波是个英雄的城市
1960年3月9日,毛主席在广州审定《毛泽东选集》第4卷后,离开广州乘专列驶经湖南衡阳、株洲,经江西,转程到浙江金华、宁波、杭州的农村进行实地考察。并沿途召开华东地区省委书记会议,专题研究农业发展问题。此时,全国正处于三年暂时困难最严重时期,也是宁波解放以来最艰难的一年。毛主席决定视察宁波农村情况,对农业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
1960年3月15日晚18时,专列驶入设在庄桥站东北首分岔到军用机场之间压赛堰一段机场专用线上的一个临时车站。
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江华召集宁波地委书记处书记兼宁波市委第一书记阎世印、宁波市委书记处书记葛仲昌等地、市委领导同志上了专列,向他们传达了要了解宁波农业情况并实地考察大小麦、油菜和绿肥生产情况的指示。
当时华东地区省委书记会议正在进行中,会议讨论农业发展问题、城乡公共食堂普遍化问题、城市人民公社普遍化问题、农村人民公社中“一平二调”的问题、工业问题、交通系统、教育问题等等十五个方面,全面反映了毛泽东这一时期对全国的总体部署和指导思想,对解决三年暂时困难问题,振兴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天下午6时左右,专列驶入宁波火车南站,毛主席下火车亲切接见了宁波地、市委部分领导和驻军代表。随后,在阎世印、葛仲昌、周效儒等同志的陪同下,乘汽车出发,经共青路过陆殿桥,往镇明路转中山路到东门口。陪同人员向主席介绍了宁波三江口的地理环境,听了介绍,毛主席看到横跨在奉化江上独孔钢架弧形大桥时,问身边的阎世印:“这叫什么桥?”回答说:“叫灵桥”。主席颔首笑吟:“灵桥,灵桥。”汽车缓缓驶入灵桥路,过长春路返回火车南站。在车上,毛主席向陪同人员询问了宁波城市的规模、人口数量、群众生活情况和社会治安情况等一系列问题,陪同人员也一一作了汇报。
当晚,毛泽东的专列驶离宁波。时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警卫毛泽东视察宁波的王芳后来在《回忆录》中记述:记得1960年3月16日,“我陪毛泽东主席视察宁波市容后,毛主席说:‘宁波是个英雄的城市’。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