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1978—至今)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7-01 13:27:04

生机蓬勃的北仑港。

杭州湾跨海大桥

天一广场

  30多年前,宁波以港口为起点,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跋涉,从资源小市到经济大市、从区域内河小港到国际深水大港、从浙东商埠小城到现代化港城,铸就了独特的宁波活力与实力。

  30多年来,以市场经济为指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激活了宁波经济的微观细胞,为城市发展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引进来、走出去的开放战略,让宁波张开双臂拥抱世界,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宁波的迅速崛起,源于宁波人民紧跟党中央的改革开放步伐,敢于解放思想、敢于开拓创新,源于宁波市各级党委、政府率先垂范,带领群众闯在前,干在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全民创新创业。

  回望宁波崛起的每一步坚实脚印,重温一个个永载史册的辉煌时刻,我们信心百倍;面对缓缓展开的新时代,面对伴随着荆棘和鲜花的新征程,我们步履坚定。鉴往知来,我们将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把握每一次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之初,宁波百废待兴。作为中国东部一个不起眼的商埠小城,宁波的城市面貌陈旧,市区的最高建筑是南宋时期重建的天封塔,历经战火的“三支半烟囱”则是当时工业经济的写照。

  短短30年间,宁波演绎了一个个后来居上的奇迹,在中国沿海计划单列市中进入第一阵营。而这一切,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更离不开宁波人对历史机遇的把握。

  1985年12月10日,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宣告成立。国务院为一个城市专门设立领导和协调机构,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绝无仅有,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宁波战略地位的重视。

  1987年2月24日,国务院批复决定对宁波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并继续在宁波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同年6月,浙江省政府同意宁波市计划单列,按市辖行政区范围,1988年起全面实施单列。

  1988年3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为“较大的市”。从此,宁波拥有了立法权,宁波经济社会各项建设有了地方性法规、规章保障。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者。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抓住了每一次重大发展机遇,迅速提升城市地位,扩大城市影响力。尤其是实行计划单列,给了宁波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可以更加自主地制定整体规划和发展战略,推动着宁波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

  港与城比翼齐飞

  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30多年来,宁波审时度势,努力把独特的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优势。

  1979年6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宁波港正式对外开放,宁波港重新向世界敞开了胸怀。港与城互动,港兴则城兴。依托港口,宁波开始着力打造浙江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1984年5月,宁波被列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与四个经济特区一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当年10月,国务院批准创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发区之一。

  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宁波迎来又一个历史性发展机遇。1992年,国务院召开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会议,宁波被确定为长江沿江区域四个中心城市之一、华东地区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宁波港为长三角及长江沿江地区的重点深水港、上海港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年5月召开的中共宁波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扩大会议提出“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并明确了建设“东方大港”的远期战略目标。

  港口、产业、城市,就此形成了一种互相促进的良性机制。1999年7月,国务院批复《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定位宁波城市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这是宁波城市定位的一次重大突破。

  在党中央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此后,中共宁波市委提出了“六大联动”、“六大提升”战略,把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

  2010年12月,中共宁波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建议,并提出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提升生活品质等“六个加快”战略。

  港与城比翼齐飞。2010年,宁波港口吞吐量4.1亿吨,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300万标箱,跻身世界港口前6位。宁波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2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达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000美元的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共建共享和美家园

  2010年12月27日,宁波“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荣获首届中国社会创新奖;时隔2天,宁波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入选省十大民生工程。

  回首过去,在经济建设全面推进、社会财富日益丰盈的同时,宁波市委、市政府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驱动下,出台了众多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创新之举,一项项重量级荣誉接踵而至。

  2001年,宁波81890求助服务中心成立,通过电话和互联网构建起了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政府、企业、市民的三赢效果,创造了中国当代的公共服务产业新模式,被授予中国城市管理政府创新奖。

  2003年,海曙区在全国率先实现59个社区居委会全部直接选举。4年之后,全市11个县(市)区的235个城市社区全部实现直选,成为全国首个城市社区全部直选的城市。

  2004年4月15日,中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区的中外合作高校——宁波诺丁汉大学奠基,以中国学生为主、面向全世界招生,开展本科、研究生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一笔。

  2007年11月7日,宁波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实施。至此,以养老、医疗、低保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已覆盖全市城乡本地居民和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宁波迈向“全民社保”时代。

  “构建和谐社会”、“解四难创四优”、“六大民生工程”……宁波在民生领域竖起了一面面闪耀的旗帜,并且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最容易就业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公众首选宜居城市”、“全国十大最满意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等与民生相关的荣誉之冠一一加冕甬城。

  而引领宁波“十二五”的“六个加快”战略,更是把加快提升生活品质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宁波,再次吹响了改善民生的“冲锋号”。

  [事件]

  宁波港对外开放

  1979年6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宁波港正式对外开放。这意味着外籍轮船可以出入宁波港,世界各地货物可以通过宁波港往来运输。曾经作为“五口通商”口岸的宁波港,从这一刻起重新向世界敞开了胸怀,宁波对外开放由此起航。

  宁波被列为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

  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座谈会纪要,明确宁波等14个港口城市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与四个经济特区一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邓小平发出动员“宁波帮”

  建设宁波的号召

  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北戴河听取谷牧同志关于沿海开放城市和对外开放工作的汇报,在谈到宁波工作时他指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这一伟大号召极大地鼓舞了海内外的宁波人,对宁波经济腾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国务院成立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

  1985年1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加快宁波经济开发问题会议纪要”,决定成立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是年12月10日,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宣告成立。只运行了短短三年多时间的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协调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宁波发展的重大问题。

  宁波实行计划单列

  1987年2月24日,国务院批复决定对宁波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并继续在宁波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国务院批复设立宁波保税区

  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复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在北仑港南侧设立宁波保税区。这是当时浙江省惟一的保税区,作为一种试验性开放区域,宁波保税区的成功运行,掀起了浙江省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高潮。

  (本版文字/记者 朱 宇)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