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1日,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
澄浪社区“公推直选”社区党委班子。
外来务工人员享受社会保障。
81890党员服务中心近7年来为党员提供各类服务。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共宁波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大力实施“六大联动”和“六大提升”战略,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开拓奋进,谱写了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时代华章。
高举科学发展旗帜
跨入新世纪的宁波,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水、电、土地等资源要素持续紧缺,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城乡之间、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差别以及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亟待调节,各种“成长的烦恼”接踵而至。
身处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才能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宁波未来发展战略,是摆在宁波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2004年5月,中共宁波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八战略”的要求,作出“六大联动”战略决策。这一决策部署,着眼于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致力于联动发展、整体提高,为推动宁波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拉开了序幕。
2007年3月,中共宁波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提出全市上下要继续深入推进“六大联动”,着力谋求深化拓展,努力实现“六大提升”,把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
两次党代会确立的战略目标显示了我市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的坚定信心,也翻开了发展新篇章。宁波迸发出强烈的创业创新激情,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2010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300万标准箱,排名打破了连续6年位居大陆港口第4的格局,首次跃居第3位,并进入世界港口前6强,实现了新的跨越。
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建设国家能源、原材料基地,临港工业从小到大,宁波制造业持续迸发活力。2010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3171.2亿元,已形成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十大优势产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一批有着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走向世界。
会展、旅游、金融、国际航运……宁波积极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比翼齐飞”,不断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社会民生屡开新葩
2005年10月的一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文明城市表彰大会上,宁波从116个参评城市中胜出,与全国其他9个城市和3个城区一起被命名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2009年1月20日,宁波又再度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从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到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宁波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市委、市政府一再强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定要坚持把改善保障民生问题放在首位,让文明创建成果惠及全市人民,不断提升共建共赢水平。
全国第一缕免费义务教育阳光普照四明大地;“全民社保”的时代强音,率先在三江六岸唱响,社保套餐温暖外来务工人员;甬城开出第一剂诊治“看病贵”的“良方”——廉价药物制度切实惠及群众;千场电影万场戏剧进农村,让农民免费自选节目;“平安宁波”得到96%受访群众的认可……
回首过往,“最容易就业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公众首选宜居城市”、“全国十大最满意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等众多荣誉与民生息息相关,关乎人民幸福安康的各项社会事业在宁波得到飞跃发展。
步入大城枢纽时代
今天起,从宁波乘坐火车到北京的时间再次缩短。南来北往的“和谐号”动车在四明山水间飞驰,这是宁波铁路的触角在延伸。
进入新世纪,宁波逐步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为骨架,铁、公、空、水四路并进的现代化、立体化大交通格局,长三角南翼交通枢纽雏形渐显。
最让人激动的莫过于2008年5月1日,当时的世界第一跨海长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真正实现了接轨大上海,彻底改写了宁波交通末梢的历史。
这个时期,杭甬高速公路在开通10年后拓展为双向八车道;通车不久的甬台温高速复线开始建设,象山港大桥雄姿初现;甬金高速将宁波港腹地向西南拓展;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全线贯通,甬舟高速跨越金塘水道;甬台温高速铁路把宁波引入了沿海大通道重要节点,杭甬高铁建设如火如荼。
两年前,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全面开工。甬城主动脉再次扩容,为宁波的城市发展引来充满动力的新鲜血液。现今,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双线齐进,构筑城市新未来。
城市新格局随着交通新脉络华丽“蜕变”。以中心城区为龙头,南北组团为两翼,“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区域发展战略取得实质进展。
卫星城“七星拱月”,东部新城、南部商务区迅速崛起,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雏形初显,杭州湾新区横空出世,象山港区域高擎海洋经济蓝色旗帜,是宁波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事件]
宁波精神被正式确定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宁波人民“立志创业、务实高效、文明守法、团结奋进”,“想大局、算大账、迈大步、创大业”,“开明、开放、开拓”等优秀品格被不断提炼。2005年3月,市委常委会最终将“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确定为新时期宁波精神。
区域化党建创新
2006年以来,宁波市顺应组织形式多样性、党员活动流动性、组织形态变动性和组织分布弥散性的趋势,引入区域党建的理念,打破单位界限,跨越所有制类型,以区域为纽带、固定空间为依托,通过编组共建、区域联建、社区统建等组建模式,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形态稳定、机制开放的区域性组织网络。目前,全市已建立区域性党组织503个。
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
2006年4月,海曙区南门街道澄浪社区在全市乃至全省城区社区中首次以“公推直选”方式选举出社区党委班子。与以往基层党组织候选人组织推荐、党员代表选举有所不同的是,本次社区党委选举方式是由全体有选举权的党员直接选举,开创了全区、全市、乃至全省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改革的先河,是基层社区党内民主的重大突破。
宁波各界支援四川抗震救灾
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突如其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市委、市政府迅速组织力量展开全面的抗震救灾工作。103名特警队员第二天中午就直飞成都驰援灾区,一批批支医支教人员深入灾区……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已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款物7.78亿元,其中捐资6.95亿元。
(本版文字/记者 周 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