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未来蓝图:迈向惠及全市人民小康社会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7-01 13:34:39

城乡一体化加速,和美乡村如城市。

在建的新宁波铁路南站效果图。

  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民生,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图为市民和游客在松兰山海滨浴场尽情玩乐。

  当历史的车轮驶向“十二五”,浙江发展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拥有1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和世界级大港口的宁波,吹响了面向大海再出发的号角。

  新机遇,新战略,新蓝图。宁波市委、市政府实施“六个加快”战略部署,启动“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主题活动,全市人民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富民强市、文明和谐为根本目的,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提升生活品质,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迈向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打开“十二五”画卷,宁波发展总体目标是: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更加牢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研发和教育经费投入增幅高于“十一五”实绩,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00亿元。五年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居民消费率年均提高0.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00亿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5%,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成。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

  ——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新型城市化取得新突破,现代都市框架基本确立,中心城区的功能和形象进一步提升,城市化率达到70%。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区域统筹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战略有效实施,基本形成定位清晰、导向明确、区域协同的市域发展新格局。

  ——港口发展能级明显提高。港口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基本建成,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更加巩固。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5亿吨和2000万标箱。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浙江省国家级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

  ——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5%,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1。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更加完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文化大市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趋完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文化改革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文明城市创建纵深推进,国际港口城市的人文素养不断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市建设深入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低碳经济加快发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实现阶段性目标,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林木蓄积量达到1245万立方米,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水平快速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贸易结构和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区域合作取得新进展,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1500亿美元,基本形成内外对接、互利共赢、高效安全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宏伟蓝图变为现实生活,需要全市人民的努力,宁波也将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来:

  坚持转型发展。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改变低端加工为主、二产带动为主、资源要素投入为主、出口和投资驱动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把经济社会转入到一二三产协调带动、内外需协调拉动、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生产生活生态统筹协调的科学发展轨道上来。

  坚持内外需并举。全面贯彻中央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在充分发挥我市对外开放的优势,牢牢抓住国际市场的同时,把更多注意力放到国内市场的开拓上来,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推进投资平稳增长,建立健全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推进新型城市化。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加快建设现代都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要素合理配置,促进公共服务城乡对接,实现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推进新型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建立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变。

  坚持特色发展。更加注重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充分发挥港口资源、对外开放和民营经济等特色优势,抓住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择优发展临港工业,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再创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大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和谐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方位,“宁波号”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逐浪前行,必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将从蓝图变为现实。

  [事件]

  海洋经济

  2011年2月25日,国务院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明确提出以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为核心区,形成我国海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重点区域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地。

  5月13日,全市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举行,提出重点建设“一核两带十区十岛”,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设成为全国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海洋经济实力较强、辐射服务功能突出、空间资源配置合理、科教文化体系完善、海洋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对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发挥先行示范和龙头带动作用。

  六个加快

  2010年12月9日,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提升生活品质。

  2011年2月,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细化了“六个加快”发展目标。

  2011年4月1日,宁波市推进“六个加快”战略部署工作领导小组举行第一次(扩大)会议,标志着“六个加快”战略部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三思三创

  2011年2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简称“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要求广大机关干部“五找八问”,各级各部门拉高标杆,共同开辟宁波科学发展新境界。开展“三思三创”活动是新阶段宁波争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的迫切要求,顺应人民群众希望发展更有质量、城市更有品位、生活更有品质的强烈期待,是市委着眼于推进“六个加快”、确保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作出的重大部署。

  6月2日至3日,市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确定深圳作为宁波学习的标杆,把破难创新作为“三思三创”活动最重要的任务来抓,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开拓思路,把发展中的难题一个一个排摸出来,一个一个研究具体解法,一个一个加以破解,推动“六个加快”提速度、出成效。

  (本版文字/记者 邓少华)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