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新宁波人,如何为宁波城市文明加分?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1-07-06 09:19:53

本期嘉宾

  邓晓东 市文明办城市处处长

  冯桂林 市外来务工办副主任

  杨 益 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 丽 江北梅堰社区书记

  沈志清 外来务工人员代表

  强力围观 网友代表

  超95%的外来务工人员认为文明城市创建有必要并能给自身生活带来好处,但参与率仅42.7%——这是有关部门对外来务工人员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项摸底调查结果。和居民、机关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三类调查人群相比,他们“支持率最高、参与率最低”。

  都说知易行难,怎么才能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创建参与积极性?“乱穿马路”、“乱扔杂物”、“随地吐痰”、夏天喜欢“光膀子”等陋习,又该怎么改?本期晚报《民情直通车》就来说一说这个事儿。

  新宁波人对创建参与不够

  沈志清:我到宁波3年了,开始在洪塘一家工厂里上班,今年初又到了小港。你们记者在打电话给我的时候,还开玩笑问了句“你知不知道宁波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很惊讶,现在还有生活在宁波的人不知道这个的吗?你看中山路地铁施工工地围起来的广告路牌、天一广场周边的巨大电子屏广告,上面不都是写着文明标语吗?我想,创建文明城市早就深入人心。

  邓晓东:前段时间,市文明办、市统计局组织了一次针对近3000名市民的宁波市创建第三轮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情况摸底调查。调查对象为社区居民、机关工作人员、企业白领和外来务工人员。结果显示,90.3%的人知道我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晓率还是比较高的。

  强力围观:这个比例也基本恰当,毕竟还有些人是只关注个人世界的。就算有电视,他也只看足球、电影;有报纸,也只对案件、八卦感兴趣……我倒比较关心外来务工人员在调查中的表现,宁波对他们只是第二故乡,有的或许还刚刚落脚。

  李丽:我们江北梅堰社区是个外来工集中居住区,现在有1800多人,基本上来说,住了半年以上的都知道宁波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邓晓东:为了了解市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支持情况,调查设置了两个问题:一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必要性”,二是“创建文明城市是否有好处”。结果显示,93.8%的人认为“很有必要”或“有必要”,93.2%的人认为“有很多好处”或“有一定好处”,总体支持率均超九成。

  值得一提的是,两项调查中,支持率排第一的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有95.6%的人认为很有或有必要,95.9%的人认为有很多或一定好处;从区域上看,拥有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北仑区,两项调查的支持率也高居第一。但在参与率调查上,外来务工人员的排名则列四类人群的最末端,参与率仅42.7%,远远低于总体平均水平,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

  每三个常住人口中就有一个外来人口

  强力围观:我特别记得一组数据,是一个月前宁波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到2010年11月1日零时,宁波市常住人口为760.57万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加了164万余人,增长27.56%,宁波成为浙江省常住人口增幅第一位的城市。专家分析,市外流入人口大幅增加是宁波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全市常住人口中,市外流入人口为228.85万人,占30.09%,相当于每3个常住人口中有一人是外来人口。

  冯桂林:这是常住人口的数字,事实上,生活在宁波的外来务工人员远远大于这个数字,有数据显示,实际有358.1万人。这也从侧面反映,宁波这个城市对于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很强。众多中小企业需要外来人口作为劳动力补充,利用福利待遇等条件吸引他们来宁波工作;同时政府部门也在不断出台社会保险、积分落户、就医上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让外地人感觉能享受到跟本地人一样的待遇。

  对于吸纳外地人落户,宁波一直是张开怀抱的。对外来务工人员,它不仅是全国第一个实行五险合一的城市,更是全国第一个实施积分制落户政策的城市。在去年底市政府下发的文件中,我们将落户基本条件进行了调整完善,适度降低了落户条件。预计今年可以享受积分落户的人数将比去年有大幅提高。在宁波落户后,以后就可以享受同城待遇了,除了各方面的社会保障,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及公共租赁房也都可以申请了。

  有些外来务工人员陋习亟须改

  沈志清:说实话,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在文明礼仪方面都还是不错的,我就担心有少部分人还做得不够好,毕竟卫生习惯和文明意识的改变,绝非一朝一夕。

  李丽:我们社区是2006年9月成立的,居住在这里的外来务工人员经过这么多年的熏陶,生活习惯与文明意识上与城市居民很接近了。但说到以前,确实在文明意识方面有很多欠缺。比如,随地吐痰,自行车和电动车乱停乱放,在街上喜欢乱穿马路等。

  邓晓东:的确,“乱穿马路”、“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是我们调查下来整个创建过程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它们列前三位。

  冯桂林:据交警部门提供数据获知,交通事故受害者中40%—50%是外来务工人员。交警在现场抓住了个别乱穿马路的外来务工人员,对方还振振有辞,说在老家的时候,只要看到没车就可以过去了,根本不管是不是红灯。这说明,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任重道远啊。  

  李丽:现在叫我们最头疼的,是怎么纠正外来务工人员夏天喜欢“光膀子”的现象。说起来这只是个人习惯,又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确实有碍市容形象。我们社区干部上去劝导,许多人还振振有辞,根本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影响。

  邓晓东:当然,我们也理解,外来务工人员要参与到文明城市的创建中,完成从农民到市民这一过程的转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打个比方,如果不随地吐痰,大家都知道环境会好起来。要做到不随地吐痰,毕竟在最开始的时候作为受约束对象是不习惯的,但通过教育、劝导、约束等多种方式,将不习惯转变为习惯,将不自觉转变为自觉,人也文明了,环境也干净了,大家都会共同感受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带来的好处。

  有意思的是,在调查中,外来务工人员自己也认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很重要,49.1%的人认为此问题亟待解决,高出另几类调查对象10余个百分点。

  让外来务工人员共享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沈志清:看你们的调查说,外来工的参与率不高,只有一半都不到。我分析可能是大家的归属感不强,觉得宁波只是工作的地方,只要把工作做好了,工资赚到,就可以了。至于你文明城市评不评得上,好像和他们没什么关系。真评上了,对一个外来工能有多大好处?

  李丽:人人都文明了,周边环境改善了,自然大家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梅堰社区虽然居住的是清一色外来工,但走进去感觉还是很整洁的,基本和主城小区差不多了。你说外来工他们自己是否能感受到这些加分的“软环境”,那是当然,下班回来心情也会好几分。

  邓晓东: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归根结底是让城市发展更美好,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文明城市创建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方方面面,作为城市的主体,外来务工人员同样会在共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共享创建成果。

  比如,现在大量外来工大多居住在宁波的城乡接合部,这些区域正是农村向城市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的特殊区域,相对中心城区来讲也是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需要重点提升和改进的区域。像现在市、区两级正在花大力气整治的常洪隧道北侧329国道沿线,无论是基础设施、交通秩序,还是卫生环境、服务环境,如果能通过创建活动加快整治和建设进度,区域居住人群包括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无疑是最大受益者,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因此得到改善、提高。

  新老宁波人个个都是创建主角

  沈志清:我也很愿意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的活动中来,是不是自己遵守行为规范就可以了?比如,不乱穿马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好像感觉还不够。

  冯桂林:有这样的意识,已经很不错了。为了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都知晓文明城市创建,我们下一步打算加大宣传文明城市的力度,结合平时工作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自觉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的活动中来。

  杨益:如果觉得单单规范自己的行为还不够,还希望为社会做一些奉献和分享,可以参加我们的文明志愿者队伍,他们定期会有丰富的活动,走上街头去为我们的文明城市创建尽一份力。我们团市委和外来务工办一起成立了国内第一支由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目前注册志愿者已达15000人。涌现出一批有特色、可持续、受欢迎的志愿服务队和品牌项目,如镇海的“七色花”、鄞州的“快乐星期六”、江北区的“蓝鸟飞行队”、江东的“外来雷锋团”等。

  李丽: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外来工志愿者队伍是很有活力的一个群体。其实外来务工人员特别需要尊重和激励,他们走上马路去参与劝导和指挥交通,这种力量很容易传染开去,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变得文明起来。另外,我们今年在辖区小学高年级里组建了一支文明中队,让这些外来务工者的子女去影响他们的父母。像我们前面说的夏天“光膀子”现象,社区干部说了没什么用,但小孩子回家一说,效果可灵了!

  邓晓东: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在宁波大家都是新老宁波人。我们常讲:“人人都是文明形象,个个都是创建主角。”只有大家都动起来,都参与进来,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我们的创建工作才能真正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这座城市才能越来越美,我们生活品质才能越来越高。让我们携手共建,共同努力!记者 滕华/整理 严勇杰/绘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