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让慈善之光普照每个角落—写在宁波慈善大会召开之际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7-07 08:08:30

  2005年夏,2300名宁波市民6天捐出60万元救助青海女教师罗南英,新华社记者在评论中写道:“宁波,这座以源远流长的商业传统而闻名的城市,今天,她将以爱而闻名。”从此,宁波有了一张新的名片——爱心城市。

  当时光进入2011年夏天,再翻开“爱心城市”近几年的日历,我们会发现: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我市慈善组织接收捐赠款物累计超过30亿元,累计支出超过23亿元……慈善事业的蛋糕越做越大。

  一日捐、企业冠名基金、品牌救助项目、农村互助式捐赠……慈善资金募集和救助方式与时俱进。

  汶川、玉树、舟曲、海地……宁波的爱心捐赠走向全国甚至世界。

  如果一片土地上有一棵参天大树,我们会去热情讴歌这棵大树,如果一片土地上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讴歌这片神奇的土地。

  在“爱心城市”举行慈善盛会的日子,我们不由得赞叹:大爱之城,步子更理性,目光更高远,一束束爱的阳光,正洒向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

  让爱细水长流

  短短一个月,为患白血病的江北男孩小志安捐款50余万元;一周内,为北仑女孩林麟蔚募集善款60万元……2009年,宁波这座爱心城市给需要帮助的人捐款数量越来越多,爱心汇集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奉献爱心的方式不能只靠一次次“运动式”的捐款,受助的仅是几个进入媒体视野的困难者,只有让救助制度化,才能让困难者接受阳光普照,有尊严地活着。

  于是,宁波市民开始自觉探索长效公平的救助机制,各式各样的爱心基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今年5月28日下午,我市首次公开竞卖特殊车牌,竞拍所得全部用于建立我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以67.85万元拍得浙B·RR999车牌的是一位穿着布鞋的张先生,他说,这个牌照将装在一辆普桑车上,他高价拍得车牌是想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捐点款。

  市民做慈善已经不再是拿着钱或转账支票到慈善机构去这种方法了,还有很多方式。

  ———去买张彩票是在做慈善。市福彩中心主任助理陈晓波说,现在来福彩中心领大奖的人,脸上表情越来越淡定,绝少有人兴奋到恍若梦境,因为,每花10元钱买彩票,就等于将3.5元捐出来用于资助公益事业,越来越多的人买彩票时带着做慈善的情怀。很多人领完大奖后,会将其中一部分捐出来,再做一次善事。市福彩中心统计,去年我市为国家筹集公益金3.4亿元,其中我市可用1.53亿元。

  ———捐赠碳汇基金是在做慈善。4月8日上午,中国绿色碳汇基金北仑专项基金成立,区内企业捐款2675万元,这些钱将全部用于区域内植树造林。去年6月27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鄞州专项基金成立,募集资金高达7000万元。

  ———在慈善部门成立个人基金也是在做慈善。去年5月,鄞州职教中心学校学生李栋被查出患骶尾椎肿瘤,他请求把全校师生捐给他的61882元爱心款捐给比他更需要的人,在李栋去世后不久,“李栋爱心基金会”成立。去年10月,余姚市实验学校603班学生鲁铭在校意外身亡,其父亲将学校的赔偿金加上鲁铭历年的压岁钱等共50万元成立了“鲁铭爱心基金”。

  建立慈善基金,就等于建立了社会救助的长效机制,可以让每个困难者有制度保障地获得救助,而不再是因为媒体的报道而偶然得到救助。

  我捐赠我快乐

  “你不用在信里老说感谢,也不要让我的帮助成为你的压力。帮助别人会使我感到快乐,我帮助了你,也就享受了快乐,这就是回报。以后,你工作了,也可以去帮助别人,这样我就感到满足了。”

  在给自己资助的贵州大学生的信中,爱心人士龚学明这样写道。

  龚学明是慈溪市浒山街道一名普通的洗车场老板,十多年来,他资助过上百名学生,并为2000多名贫困学子在宁波找到了爱心结对者。

  我市已经形成“我捐赠我快乐”的“快乐慈善”文化,这是慈善事业发展中更重要、更珍贵的进步。这种文化的核心是捐赠者与受助者是平等的,捐赠者认为捐助别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这种文化的形成,至少可以减轻受助者的心理压力。

  犹太人将“救济物品送给穷人,给予者不知道把财物送给了谁,接受者也不知道谁给的财物”列为“最好的慈善方式”之一。

  在我市,很多人不愿意给受助者那怕一点点的心理压力,于是他们选择了隐名捐助。

  连续12年捐款380多万元的“顺其自然”,捐款158万元的“我想”,通过银行三次捐款28万元的“胡坤”,通过邮局捐款8万元的“一家感恩的心”……

  据不完全统计,12年来,到我市慈善机构隐名捐款的爱心人士累计1000多人次,仅2010年就有380人次。

  隐名捐赠的故事还在继续着。

  5月16日上午9时许,一位女士提着30万元现金来到市社会捐助接收中心,将钱捐给了宁波孤残儿童,没有留下姓名。

  很多市民认为个人之所以行善,不是简单出于做好事,而是在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即便是实名捐赠,很多人也不对受助者提出苛刻条件。

  我市荣誉市民朱英龙先生在贵州凯里学院等三所高校设立了清寒学生助学金,他一再向校方强调:助学金而非奖学金,不管学生学习成绩如何,家境贫寒的学生都可以申请。

  他只给助学金附加了一个条件:希望受惠同学能花一定时间去做志愿者,去做一个爱心的接力者。

  “把帮助别人的火炬传递下去!”成了我市很多捐赠者对受助者唯一的要求。

  而且,已经有很多受助者在践行这种慈善文化。

  曾是慈善帮扶对象的象山农家孤女朱林林,把第一个月的工资捐了出来,将爱延续。

  爱洒全世界

  1056个!我市慈善机构数目惊人。翻开名单,有的慈善机构很熟悉。

  慈善总会,犹如一条奔腾的慈善大河,它们是宁波市民捐款最常想到的地方。西河街74号,1998年9月22日市慈善总会诞生于此,随后,我市各县(市)区也成立了慈善总会。13年来,我市各慈善总会资金募集方式与时俱进,慈善救助内容不断拓宽。

  1999年开始,各慈善总会连续12年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200余万人次参与,累计募得善款14.82亿元。

  2002年开始,各慈善总会启动了品牌救助项目,“复明行动”、“精神康复行动”、“慈惠童心”、“彩虹助学”……这些品牌救助项目给数以万计的困难群众带来了福音。

  2004年开始,各慈善总会建立各种形式的冠名慈善基金2740家,协议基金规模达25.2亿元,实际到位5.55亿元。

  2008年开始,各慈善总会推出“千村慈善帮扶基金”,慈善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目前,全市三分之一的村(社区)设立了慈善工作站。

  红十字会,犹如一个奔腾的慈善瀑布,是在人类发生重大灾难时人们最先会想到的。

  汶川大地震1.05亿元,台湾“莫拉克”台风417.5万元,海地地震、西南干旱、玉树地震、南方洪灾和舟曲泥石流灾害共计1289余万元……三年来,市红十字会共募集赈灾救灾款物达1.82亿元。

  每次灾难发生后,宁波人民会挺身而出,演绎倾城之爱,向灾区人民伸出森林般的手臂。

  翻开名单,有的慈善机构很陌生。

  康乃馨基金、扶贫基金、残疾人福利基金、老年福利基金、人民教育基金……

  太多了,它们如同阡陌交织的小河,不大,却浇灌着沿岸的禾苗,使美丽的宁波看不到荒漠和悲凉。

  奉献成了习惯

  慈善有时和金钱无关,有很多人奉献出的是勇气和善良。

  “40年前的今天,父母生养了我,今天,我的丈夫又用他的造血干细胞去挽救一个年轻的生命,我感到自豪……”去年3月30日,妻子40岁生日那天,47岁的镇海炼化职工傅海波捐出了150毫升造血干细胞,这些鲜红血液,挽救了一位上海20岁小伙子的生命,他的妻子在日记中这样写着。

  傅海波是一位普通的志愿者,他的背后有一串数字。近几年来,我市累计已有4402人加入“造血干细胞银行”,其中有10人实现捐献。全市角膜捐献登记425人,已有49人为50名盲人带来了光明。

  陈叶,一位镇海的公交女司机,去年8月4日,她看到一位老人走路很艰难,便下了公交车,蹲下去,背起老人上了车……她蹲下去的一瞬间,感动很多人,被网友称为“最美公交女司机”。

  陈叶也是一位普通的志愿者,她的背后也有一串数字。我市目前共有志愿者80万人,有志愿服务队2223支,志愿服务组织已成为我市最大、参与最广泛的社会公益组织。

  如今,每天早上,鄞州区龙观学校的何旭凯要抱身高不足1米的“袖珍同学”小叶去上学,这件事她已做了8年;每个星期,市出租汽车公司司机陈华明都要免费接送双目失明的李德利老人去医院,这件事他已经做了整整一年……

  帮助他人的故事继续在我们身边发生着,有的去做心理咨询师,通过热线电话温暖一颗颗失意者的心;有的去远方看望贫困生,给他们在宁波找到资助人;有的去敬老院给老人讲故事,为他们驱除晚景的寂寞;有的去青山绿水间捡垃圾……整个过程,犹如生活中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因为,帮助他人已经成了很多市民的习惯。

  宁波日报记者杨静雅

【编辑:徐挺】